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20 20: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1 13:50
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素质和教养,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它是一个家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我的家风是什么?我开始追忆、思索。
“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孝敬父母是创建和睦家庭,进而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和母亲背奶奶上坟的情形总会不时浮现。那时我刚上小学,我们一家去给爷爷上坟,山有些陡,奶奶是小脚,加上她年近70,没法再爬山下坡,父亲和母亲就轮换着背奶奶,妈妈常年在家干农活,体力好,背奶奶的次数又多些。我上五年级时,奶奶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等你妈妈老了走不动时,你可要背你妈妈呀!”奶奶生育9个孩子,子女成家后,她独自生活,几个儿子共同赡养。在6个儿媳妇中,我母亲最孝奶奶,她穿的绣花鞋和系的围腰全是母亲做的。缝年过节或平时家里有好吃的菜,一定叫上奶奶一同吃。
如今父亲和母亲也年过70,我隔三差五回去看看,给他们洗洗衣被,收拾收拾屋子。如有病痛,我和丈夫就送他们去医院。我常想,父母年轻时不但要抚养我们成长,而且还搞家庭建设,吃了不少苦,现在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让他们安度好晚年。我的儿子现在安徽读大学,每个星期都给外公、外婆打电话,放假回家,第一时间就是看望他们,乐得俩位老人心里甜蜜蜜的,夸孩子懂事、省心。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感恩使我们在困难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我上小学在农村,那时家里穷,父亲的工资低,母亲一人在生产队“苦公分”,上有奶奶和外婆要赡养,下有我和弟弟在抚养,加之还盖房子,真是苦够吃不够。盖房那会儿要请人,村民们很朴实,也体谅我们不收工钱,母亲过意不去,晚上帮人做针线活,比如绣花、做鞋、补衣服,有时帮人家写信来给予回报。
我和弟弟参加工作后,家里的日子有了好转,母亲时常提起困难时帮助、支持和关心过我们的那些人,她常念叨:“盖房时三叔和大哥帮抬石头,李大爷、阿国叔帮砌石脚,二姑爹赶着骡子帮驮瓦并且还资助我家大米……”这些年来,父母住在县城,虽然他们年纪大了,但仍然进行着能力范围内的感恩,李大爷病了瘫痪在床,回村里看过几次;二姑爹的大儿子生病住院,又找医生又送饭;六哥的小儿子考上大学,回去祝贺……知道村里有人来看病住院就主动去探望,村里谁家进城办事,需要帮忙,他们尽力而为。
农历正月十五的龙灯盛会“闹花灯”,是我们密祉的传统佳节,父母每年都回村里支持这项公益活动,与当“灯头”的家庭一起筹备十五要出的龙灯和表演的节目。母亲参加各式彩灯的扎裱,父亲创作花灯节目,老俩个从早忙到晚,不亦乐乎。母亲说:“一村人就是一家人,虽然人家不望着我们感恩回报,但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自己就活得轻松,愉快、踏实。”是啊,其实感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要感恩的不仅是父母、亲朋好友、老师、同事,还有更多的曾经帮助过的那些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一切;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而不求回报。
“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俭节约是一种公认的好习惯,更是一种美德。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和弟弟,只有勤劳、节俭日子才能过得好,安逸享乐将一事无成。父亲在单位上班,母亲在农村,家里的所有农活都得母亲一人扛着。记得在生产队劳动时,母亲为了多增加公分,包挖过一亩多豆田。因豆田很硬,难挖,所以大多由壮年男子或耕牛来犁公分就高,可由于公分高,母亲一个女人家,天还没亮就去挖,直到天黑才回家。家里第一次盖房子时,部分石头是母亲利用生产队劳动之余的早晚到村后的石场背的,她能背的就背,背不了的请人抬。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后,母亲特别高兴,因自家的承包田,自己作主,不受制约,该种的种上,管理跟上,她种的庄稼年年丰收,从此家里就有了吃不完的粮食。
“浪费无底洞,坐吃要山空”、“粗茶淡饭、细水长流”是母亲时常讲的一些谚语。父母穿的衣服基本是我和弟弟买,因多年来他们形成节俭习惯,认为不破不漏就行,不必有多好,干净就行,有时我们不穿的还拿去穿,说是扔了可惜。用破了的床单、被套,母亲“改造”后继续用。一天吃不完的饭菜,第二天接着吃……我对父母说:如今家里生活条件好了,该是享受的时候,不要过多节约,该穿该吃的都不缺。但他们仍然很节俭。回想父母从30岁起到60岁,在农村老家盖过两次房子,县城买了一套住房,不靠勤劳、节俭,拿什么盖?
父母勤俭的好习惯不仅影响我们姐弟,也让我们的下一代受益。我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只用过两个书包,高中三年学校统一定制的.校服就买过一套,毕业时我数数上衣的补丁共有三个,左右肩各一个,恰好是背书包的位置,袖子上一个,都是我用同色面料从里面添补上的。每月生活费约400元,钱不乱花,他的理由是:自己是到学校求学的,不是去比吃穿,再说,那用的可是父母的钱。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1 13:43
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素质和教养,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它是一个家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我的家风是什么?我开始追忆、思索。
“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孝敬父母是创建和睦家庭,进而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和母亲背奶奶上坟的情形总会不时浮现。那时我刚上小学,我们一家去给爷爷上坟,山有些陡,奶奶是小脚,加上她年近70,没法再爬山下坡,父亲和母亲就轮换着背奶奶,妈妈常年在家干农活,体力好,背奶奶的次数又多些。我上五年级时,奶奶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等你妈妈老了走不动时,你可要背你妈妈呀!”奶奶生育9个孩子,子女成家后,她独自生活,几个儿子共同赡养。在6个儿媳妇中,我母亲最孝奶奶,她穿的绣花鞋和系的围腰全是母亲做的。缝年过节或平时家里有好吃的菜,一定叫上奶奶一同吃。
如今父亲和母亲也年过70,我隔三差五回去看看,给他们洗洗衣被,收拾收拾屋子。如有病痛,我和丈夫就送他们去医院。我常想,父母年轻时不但要抚养我们成长,而且还搞家庭建设,吃了不少苦,现在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让他们安度好晚年。我的儿子现在安徽读大学,每个星期都给外公、外婆打电话,放假回家,第一时间就是看望他们,乐得俩位老人心里甜蜜蜜的,夸孩子懂事、省心。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感恩使我们在困难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我上小学在农村,那时家里穷,父亲的工资低,母亲一人在生产队“苦公分”,上有奶奶和外婆要赡养,下有我和弟弟在抚养,加之还盖房子,真是苦够吃不够。盖房那会儿要请人,村民们很朴实,也体谅我们不收工钱,母亲过意不去,晚上帮人做针线活,比如绣花、做鞋、补衣服,有时帮人家写信来给予回报。
我和弟弟参加工作后,家里的日子有了好转,母亲时常提起困难时帮助、支持和关心过我们的那些人,她常念叨:“盖房时三叔和大哥帮抬石头,李大爷、阿国叔帮砌石脚,二姑爹赶着骡子帮驮瓦并且还资助我家大米……”这些年来,父母住在县城,虽然他们年纪大了,但仍然进行着能力范围内的感恩,李大爷病了瘫痪在床,回村里看过几次;二姑爹的大儿子生病住院,又找医生又送饭;六哥的小儿子考上大学,回去祝贺……知道村里有人来看病住院就主动去探望,村里谁家进城办事,需要帮忙,他们尽力而为。
农历正月十五的龙灯盛会“闹花灯”,是我们密祉的传统佳节,父母每年都回村里支持这项公益活动,与当“灯头”的家庭一起筹备十五要出的龙灯和表演的节目。母亲参加各式彩灯的扎裱,父亲创作花灯节目,老俩个从早忙到晚,不亦乐乎。母亲说:“一村人就是一家人,虽然人家不望着我们感恩回报,但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自己就活得轻松,愉快、踏实。”是啊,其实感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要感恩的不仅是父母、亲朋好友、老师、同事,还有更多的曾经帮助过的那些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一切;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而不求回报。
“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俭节约是一种公认的好习惯,更是一种美德。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和弟弟,只有勤劳、节俭日子才能过得好,安逸享乐将一事无成。父亲在单位上班,母亲在农村,家里的所有农活都得母亲一人扛着。记得在生产队劳动时,母亲为了多增加公分,包挖过一亩多豆田。因豆田很硬,难挖,所以大多由壮年男子或耕牛来犁公分就高,可由于公分高,母亲一个女人家,天还没亮就去挖,直到天黑才回家。家里第一次盖房子时,部分石头是母亲利用生产队劳动之余的早晚到村后的石场背的,她能背的就背,背不了的请人抬。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后,母亲特别高兴,因自家的承包田,自己作主,不受制约,该种的种上,管理跟上,她种的庄稼年年丰收,从此家里就有了吃不完的粮食。
“浪费无底洞,坐吃要山空”、“粗茶淡饭、细水长流”是母亲时常讲的一些谚语。父母穿的衣服基本是我和弟弟买,因多年来他们形成节俭习惯,认为不破不漏就行,不必有多好,干净就行,有时我们不穿的还拿去穿,说是扔了可惜。用破了的床单、被套,母亲“改造”后继续用。一天吃不完的饭菜,第二天接着吃……我对父母说:如今家里生活条件好了,该是享受的时候,不要过多节约,该穿该吃的都不缺。但他们仍然很节俭。回想父母从30岁起到60岁,在农村老家盖过两次房子,县城买了一套住房,不靠勤劳、节俭,拿什么盖?
父母勤俭的好习惯不仅影响我们姐弟,也让我们的下一代受益。我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只用过两个书包,高中三年学校统一定制的.校服就买过一套,毕业时我数数上衣的补丁共有三个,左右肩各一个,恰好是背书包的位置,袖子上一个,都是我用同色面料从里面添补上的。每月生活费约400元,钱不乱花,他的理由是:自己是到学校求学的,不是去比吃穿,再说,那用的可是父母的钱。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