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水的地方,时间久了就会诞生鱼,那些鱼都是从哪里来的呢?_百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5 21: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8 17:41
地球生命从无到有一定经历了很漫长的时间,如今地球年龄45.5亿年,而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一种类似于铁细菌的古细菌,它们生存在距今大约42-38亿年前。在接下来的数十亿年中,生命经过20亿年产生了简单的多细胞生物,又经过十多亿年诞生了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经过数次生命大爆发(环境适宜,迅速的辐射演化)出现了如今所有物种的祖先。
而且地球生命的起源只有一次,在某个 历史 事件中,地球上产生了很多的有机物,然后又产生了蛋白和核酸,两者以现代人类还不明白的原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核心,如今所有的物种都离不开这两种物质,核酸中记载了生物的所有信息,而蛋白则是执行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然而在我们周围也可以发现一些神奇的现象,比如挖一个大坑,但是却并没有投放鱼群,过一段时间后池塘里竟然有鱼了,难道是池塘里上演了类似地球生命诞生的过程吗?
答案自然是不大可能的,目前科学家们对生命的诞生有几种接受度较高的假说:原始汤理论、热泉系统。这两种假说的相似之处都在于认为地球生命是“无中生有”,是有二氧化碳、氢气、氨气等物质自由碰撞结合的产物,而且都有持续的外部能量推动,原始汤理论认为原始地球环境炙热,海水就像一锅热汤,物质热运动速率很高,而且那时地球大气中闪电密布;热泉系统则以海底常见的热泉为重点,热泉可以持续地输出滚烫的海水。
随便挖出的一个坑,肯定没有原始汤理论或者热泉系统假说中那样的环境,虽然物质也可以自由碰撞结合,也能诞生有机物,但是这个过程却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这样诞生的生命为什么还会是碳基生物,产生的鱼也都还是人们见过的在地球上已经存在非常久的鱼类?在我国,挖坑出现的鱼大概也就是鲫鱼、鲢鱼、白鱼之类的,并不会出现完全没人知道的鱼类品种。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这些鱼并不是池塘中自然诞生的,而是从别处过来的。
俗话说千年草籽、万年鱼籽,除了少数食肉的鱼类,大多数的鱼在自然生态中都占据着比较低级的生态位,这导致鱼们有很多的捕食者。而鱼又没有特殊的战斗本领,面对牙尖嘴利的肉食鱼没有反抗之力,所以鱼就成了典型的机会主义生物,基本就是靠强大的繁殖力生存在自然界。而鱼卵也有一些特殊之处,可以耐受一定时间的干旱,在遇到合适的环境之后,鱼卵就可以孵化;而池塘中并不缺少鱼的食物,在空气中有很多藻类植物,随风飘荡进入池塘作为生产者,供养其池塘生态系统。
动物的活动也不容忽视,鱼不能离开水而生存,绝大多数鱼也不能在地面上繁衍。然而鱼作为一种数量众多的生物,不止是食肉鱼类的食物,很多鸟类也可以依靠强大的飞行能力,掠过水面捕食鱼类,也有很多涉禽,就在水边活动,靠着大长腿在水中走来走去,遇到鱼就用长嘴迅速将鱼叼起。而鱼产卵的方式会使水底岩石、沙滩、水草上沾有鱼卵,鸟类的活动自然可能在羽毛上沾上一些鱼卵。鸟类飞行的过程中羽毛变干鱼卵会落下来,鸟到池塘附近活动,也可能将鱼卵带入池塘。
其实还有人类自己的活动。挖坑没放鱼,让我们的注意力偏移了,认为没放鱼就不可能有鱼。除了上述的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于人类发展需要采集很多天然的资源。河沙在建筑行业中很重要,因为酸碱性偏中性,而且颗粒较为均匀但是又有点粗糙,因此在混凝土中,河沙起着粘附水泥的作用。而采集河沙的时候,就可能将鱼卵一同采集上岸,鱼卵可以耐受一定的干旱,而河沙采集后也不是立马就可以用、能用完的。在外边堆积的时候,下雨天就可能导致鱼卵被冲刷进入池塘。
所以,随便挖一个坑就有鱼,是包括人类、鱼类、鸟类等多种因素的结果。但其实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这种现象也并不是很普遍。回到建筑行业这个话题,以前发石灰需要挖一个大坑,这样的坑里一般情况下就不会有鱼。原因在于石灰水具有碱性,高浓度的石灰水不利于鱼卵的存活,也不利于浮游植物的孵化,所以在石灰池中难以形成一个依赖于藻类植物、浮游动物的小型生态系统。同样地,在常用农药的水田中,也难以出现鱼。
这种生存模式也是鱼被逼无奈,大多数鱼只是被吃的份,可是它们也可以靠鱼卵的粘附性,结果很多种动物的活动,将鱼卵带到更远的地方,而未必需要鱼自己的迁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