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22 10:5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6 11:02
咱们都知道项羽是个悲剧英雄,即使当年他把跟随他一些消灭秦国的将领都纷纷而且赏赐很多,但是到最后项羽还是众叛亲离,结局看起来也是十分的悲惨。
其实我觉得这和像比如他本身个人的脾气是离不开的,他这个人比较自大,听不进去,而且也不能做到为人善用,才导致了他周围的人都纷纷离开他了。我觉得这和他年少成名心高气盛是脱不了关系的,没有办法真正的做到理解一下是对待每一个人。
而且还不得做到当即立断,性格上还有优柔寡断,在决定着历史转折点的鸿门宴,偏偏把刘邦给放走了,实在是不应该。所以,种种原因之下我觉得项羽众叛亲离是有原因的。
而这一点和刘邦相比,刘邦和他的区别是非常大的,刘邦是一个街头小混混做到了最高统治者,所以他的心智和谋略说实在的都会比年轻气盛,没有经历过多少磨难的项羽,显得更加的机智,聪明一些。
所以在任人唯用这方面,项羽也是略输他一筹,而且十分多疑,没有办法真正的去信任一个人,之后在很多方面打仗又输给了刘邦。
而且在乌江如果是刘邦的话,肯定会急忙逃走,但是作为比较有英雄气概的,项羽,只是会乌江自刎而已,所以项羽在性格上的缺陷让他出现了众叛亲离的悲惨局面,但这可能也是他能让大家所记住的一部分重要原因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6 11:02
其实这还是主要与人心自己这一方面有关,虽然说项羽所分封的方式看来是十分的平均的,但是他造就的局面终究是一种像一人独大的局面,为什么这样说呢?虽然说他分封以后诸位都是诸侯王,但项羽所分封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我是老大,你们是小弟,你们跟着我。这自然而然就让别人心里非常的不爽!
另外一方面,就像没有谁觉得钱是多的,而在分封这方面也是这个样子,虽然说项羽是这样分的,但是每个人都想要更多,他们想要的不是平均,而是自己更强更大,即使项羽这样分也很难使别人心中达到他们满意的地步,而所造就的只是在这些人心中越来越深的仇恨!
而这部分仇恨在诸侯王的心中可以说是愈演愈烈,从最初的部分,甚至到最后的反感以及最后的反抗,可以说,这一切都是项羽这个分封所造成的结果,但是这对项羽来说也是一件很无奈的结果,因为当时攻打天下的时候,都是各路诸侯平起,一起攻打天下,而显然项羽一个人霸占天下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对于分封来说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一个两难的抉择,想来项羽的心中也是非常的纠结的,但这又能怎么样呢?如果你不分封,迎来了可能是各路诸侯当时的反抗,瞬间就可能导致项羽的政权的垮台,但是项羽的分封又导致各路诸侯心中的不满,可以说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6 11:03
因为项羽想要把自己变成更强大,所以会离开他们。在当时来说,巩固胜利就意味着项羽必须定都关中,占据有利形势,形成“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的局面,在雄厚的军事力量支撑下,天下诸侯都不敢轻举妄动。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秦朝灭亡前后,天下诸侯之间普遍或明或暗地保持着敌对状态,这是不争的事实,项羽本人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现象,却未能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在巨鹿之战尤其是消灭秦朝之后。
项羽所代表的楚国已经在实际上成为当时天下最强盛且最有威望的诸侯国,项羽也因此才具有了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资格。此时的他,更是已经具有了接近天下共主的地位。此时的他,如果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的话,就应该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将天下诸侯势力纳入彀中。
而项羽在灭秦之后放弃了“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的八百里秦川,就意味着他放弃了“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的资本,所以后来的刘邦轻易地攻入了楚国都城彭城。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6 11:04
因为项羽心胸不够宽阔,他任人唯亲的做法,让许多手下的将士都心寒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6 11:04
因为项羽是一个注重近亲的人而没有注重人才的培养才导致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