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0: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18:57
愉景湾由香港兴业国际集团在1970年代后期发展,原先的设计是在当地兴建一个度假屋村。然而往来愉景湾很不方便(当时只有飞翔船),加上租金高昂,所以后来发展商把余下的度假屋以低价公开发售,成为了现在海燕径、海马径一带的低密度住宅区。后来发展商在高尔夫球场兴建了璧如台,再以“低呎价的高级享受”作招徕,吸引了一批向往外国生活形式的居民入住,并使愉景湾成为当时在港外国人的主要聚居地。随着*在1990年代开始香港机场核心计划,愉景湾的居住人数大增。发展商不断开拓新的住宅用地,并兴建配套基建,如通往小蚝湾的愉景湾隧道,该隧道于2000年5月27日通车,是香港首条由发展商自行兴建的收费行车隧道。愉景湾的发展至今仍在进行中。
尤幸在紧急的关头,获得当时经营*纺织集团的查氏家族出手相助,收购及掌管香港兴业。在1979年,查氏清还该公司的全部债务,并与*达成协议,把愉景湾发展成一个优质生活社区。
有别于香港其他大型的发展项目,愉景湾内的所有开发工程都属私人建设,当年那里既没有道路,亦无水电,这些开发工程需要庞大资金的投入,而且风险很高,工程技术上的挑战亦绝对不少。愉景湾的各项建设,甚至是*属下的消防局、警局,*资助的本地小学,以及私家水塘, 均由发展商私人兴建。*主要是担当审批的机关,整个发展计划的进展是按照正式的规划总纲进行。 愉景湾第一期住宅于1980年推出,于短短24小时内全部售罄,足以反映这类住宅深受巿场人士欢迎;而第一期住宅于1982年开始入伙,并于1983年获香港建筑师学会颁发建筑设计银奖,确认了发展商,建筑师及承建商的努力和成就。
设计风格:愉景湾第1期发展,以欧洲式低密度豪宅为蓝本,并配以基础设施;第2,3,4及5期则以后现代风格设计;第6期以休闲式商场及后现代风格手法打造成愉景湾的地标;璧如台则以中式现代手法设计。
愉景湾第7,8,9,11及12期的发展,以南欧风情的低密度豪宅区为主题,吸引了一批向往外国生活形式的居民入住,第10,13,14及15期以独特而时尚的手法设计,专针对年青或心境年青的目标顾客;并使愉景湾成为在港外国人的主要聚居地。随着*在1990年代开展香港机场核心计划,愉景湾的居住人数大增。
发展商继续开拓新的住宅用地,尤其在三白湾及四白湾一带,并兴建配套基建,如通往小蚝湾的愉景湾隧道。该隧道于2000年5月27日通车,是香港首条由发展商自行兴建的收费行车隧道。愉景湾的发展至今仍在进行中,而欣澳站亦成为就近愉景湾之铁路中转站。
2004年,香港*审计署推出报告,指愉景湾在1977年兴建时,其发展商香港兴业国际集团曾修改发展大纲,把原来的度假用途改作住宅用途。当年香港兴业把愉景湾作为抵押,向苏联国营银行莫斯科纳罗尼银行借贷,但无力偿还债项,愉景湾的土地随时被莫斯科纳罗尼银行没收。当时正值冷战时期,如愉景湾这幅地落入苏联*手上,会对英国都不利,因此港英*便特别批准改变土地用途,使香港兴业转亏为盈,不用向莫斯科纳罗尼银行交出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