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中风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8:0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17:28
中风(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卒中,临床表现以突然昏倒(或不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困难为主要特征。
中风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组成现今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特别是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困难较多,而治疗药物和方法却较少,严重影响健康和寿命。
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类型:
(1) 脑出血;
(2) 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脑梗塞(包括脑血栓形成);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称为小卒中)。
脑血管病分缺血性,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出血性,包括脑溢血、珠网膜下腔出血。
中风病人多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一旦发生中风,治疗起来就比较麻烦,即使抢救脱险,也多遗留偏瘫等后遗症,长期不愈。而早期发现,及早采取措施,常可防止产生严重后果。那么,中风有哪些预兆呢?
中风病人往往先出现一侧面部或手脚突然感到麻木或软弱无力,嘴角歪斜,流口水;突然出现暂时性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暂时性的视力模糊或看不见东西;突然感到眩晕或摇晃不稳,甚至晕倒;没有明显原因的嗜睡;个性或智力方面的突然改变;出现无法解释的头痛等。凡有以上症状的任何一项或几项都应该让病人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不要紧张、激动、恐惧、烦躁,如能叫急救车或请医生来诊查更好。如没有条件,需到附近医院就诊时,应用担架抬到车上,路上应防止颠簸。病人不能用力,要躺平,头向一侧歪,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内。
中风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表现的一种病变。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脑溢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出血性中风;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属于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的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狂躁、嗜睡、昏迷或偏瘫;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表现为半身瘫痪、半身感觉缺失、失语、视觉失常等。
养生指南:
一.防治原发疾病:高血压病越久,血管硬化越明显,极易发生中风。平时应经常检测血压,坚持服药,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冠心病常因心律失常而造成心脏泵血能力减退,使脑血流缓慢而容易发生缺血性中风。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液粘稠度增高。糖尿病会使动脉壁硬化及血液粘稠度增高。二者均可诱发中风。因此,有效地控制防治原发疾病,是预防中风发生的重要关键。
二.调畅情志:轻松、愉快的情绪,能有效地防止高血压病等原发疾病病情的加剧。
可通过听轻音乐,与年青人交谈来分散注意力。不要看紧张、恐怖的影视。遇事不可发怒,注意劳逸结合。早晨空腹上街买菜及锻炼时应先吃些点心,以防止低血糖及脑血栓形成的发生。天气变化明显,特别是突然变冷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病情恶化。应多加衣服保暖。
三.戒烟忌酒:吸烟及酗酒,会进一步损害心脏功能,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血脂,极易诱发中风。
四.保持大便通畅:平时应保持大便通畅,不宜在大便时怒张,以免腹压增高,脑血流量急骤上升而发生脑溢血。
五.饮食调摄: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及水产品,如青菜、萝卜、海带、紫菜等。
宜少食多餐。要摄入足够的食物纤维及润肠食物,禁食肥肉及动物内脏,不可吃刺激性强的葱、椒、咖啡等。少吃精制糖、蜂蜜、水果糖、糕点等。食盐量*在每天4克以内,能防止水分潴留,减轻心脏负担。
六.体育锻炼:选择打太极拳、散步、气功等项目进行锻炼。不可整日卧床,卧床久则会使血流减慢而产生缺血性中风,亦不利于中风后机体功能的逐渐恢复。
七.及时就医:如发现走路不稳、肢体一侧无力、口角歪斜、唇麻、握物落地时,可能有脑血管痉挛或小中风,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中风后的语言恢复 李珊 主任医师
半数以上的中风病人不会说话或说话不清楚或虽能自发说话,但答非所问且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等。这些都是中风引起的语言障碍。医学上将中风病人的语言障碍分为失语症与构音障碍两大类。前者又分为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命名性失语等。
运动性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病人虽能听懂别人的语言(口头的、书面的),但不能用口语或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病人完全不能讲话叫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症;如果病人只能说简单语句而不会说复杂语句,叫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症。
感觉性失语症又称接受性失语症,病人虽有说话能力,但不懂别人的话意和自己的话意,讲话内容杂乱无章或断断续续,经常答非所问,用词错误,无法进行正常交谈。
混合性失语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病人既听不懂别人说话时的意思又不会说。
命名性失语病人虽能说出物品的用途,但不能讲出该物品的名称。有时偶而说出物品的名称,但瞬间就忘记,故又称健忘性失语。
失语症的病变都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专作用于语言中枢。积极治疗原发病,大多数病人之失语可随原发病变的好转而逐渐恢复。特殊的功能训练对失语症病人的顺利康复十分重要。现在认为语言障碍的康复治疗越早越好,在病后3个月内恢复较快,一年以后则难以再恢复。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短语训练、会话训练、朗读训练、复诵句子训练、文字辨识、指出物品名称、执行命令以及图片、实物配对练习等。
对完全性失语症病人的康复训练要像教小孩学说话一样从学发音开始,如让病人发“啊”音或用嘴吹口哨诱导发音。然后再说常用单字,如吃、喝、好、行等,或出示卡片,让病人读出上面的字。再依次教双音词、短语、短句、长句等。训练时说话与视觉刺激结合起来,如说“吃”时与饭菜结合起来,或以看图识字方法,说与看图结合起来。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病人,能说出一些单字、词组、句子或说话不流利,病人常常有词汇贫乏、讲话缓慢、重复语言等。对这类病人要耐心地教,反复复述阅读的故事,练习灵活性,锻炼语言的运用技巧。
感觉性失语症病人的训练要比运动性失语困难些。可运用视觉逻辑法、手势方法进行训练。如给病人端上脸盘,放好毛巾,并对病人说“洗脸”,病人虽不理解“洗脸”二字之意,但从逻辑上他会理解你是让他洗脸。如此反复多日进行,久之就会使语言与视觉结合,语言功能得以恢复。手势方法即家属或陪护人用手势与语言结合的方法来训练病人。如让病人“吃饭”,训练者拿筷子以吃饭的动作多次示范,病人很快就会理解,从而主动拿筷子吃饭。
混合性失语症的病人功能训练更困难,必须采取说、视、听三结合的方法反复多次进行。如让病人穿毛衣,则必须既说“穿毛衣”让病人听,又要指着准备好的毛衣,并作出手势示意让病人看。
中风引起的另一类语言障碍为构音障碍,主要表现为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语调、语速及节奏等异常以及鼻音过重等。康复方法必须尽早进行发音训练,包括开始发音、持续发音、音量控制、音*制等;发音器官的运动训练,如唇、舌的运动以及软颚抬高等;发音节奏训练,包括重音训练、语调训练以及停顿练习等。这类病人多出现全身肌肉过度紧张,包括咽喉语言肌肉的过度紧张,通过呼吸训练、呼吸控制及其他松弛疗法,降低咽喉语言肌肉的紧张度,可为呼吸及发音打下基础。通过心理行为或药物进行松弛疗法,降低语言肌的紧张度,也是这类病人的重要康复方法之一。
免费医院网天天健康报编辑部
脑血管意外即中风,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同侧的手足瘫痪,即偏瘫。严重的可昏迷,抽搐,甚至丧命。
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
缺血性中风包括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和脑栓塞两种。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占中风病人的60%。动脉硬化后血管变为狭窄,血管壁不光洁,血流缓慢以致凝结,使部分脑组织缺血坏死。这种中风常见于高龄的老人,并常在睡眠时发生,一觉醒来,发现手足不听使唤,起病后病情常有逐步发展的趋势。脑栓塞是因其它部位形成的“栓子”,随血液流到脑血管中阻塞脑血管,使部分脑组织缺血坏死。常见的“栓子”,如心房颤动的病人从心房中脱落下来的血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从心脏瓣膜上脱落下来的细菌栓子;长骨骨折时,进入血管的脂肪栓子;患潜水病时的气栓等。脑栓塞的病人,都有其它疾病的基础,发作突然。
出血性中风包括高血压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高血压脑出血见于长期高血压病患者。在血压波动较大时,大脑中动脉等处破裂发生脑出血,使部分脑组织坏死。这种中风多见于长期高血压而未妥善治疗者,并常在饮酒、激动、发怒或用力等情况下发作。脑出血病人常可迅速进入昏迷,如在桥脑部位出血,并多伴有高热。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为脑底部的先天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这种出血常见于中青年人,甚至少年儿童。发作前可能有些头痛,发作时剧烈头痛、昏迷、抽搐。
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不难,作腰椎穿刺检验脑脊液中有无血液,对鉴别是哪一种中风很有帮助。
脑血管意外发作时,应就地治疗。对缺血性中风,主要治疗措施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阿司匹林等药物。对于出血性中风,主要治疗措施是降低颅内压力,消除脑水肿,常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若疑为脑动脉瘤破裂,在病人情况允许时,可作脑血管造影检查,有时可作手术治疗。
手足偏瘫是中风的主要后遗症,需及时应用针灸、推拿、导平疗法等治疗,加上适当锻炼,可使病情改善。
预防中风,主要在于治疗高血压病,控制血压在基本正常范围之内。患者精神要乐观,保持情绪的稳定。对年迈的老人宜作适当活动,不要长时间卧床。有短暂脑缺血症状发作的人,应服些潘生丁或阿司匹林等,以预防脑血栓形成。
什么叫中风 医药科普杂志《求医问药-开卷有益》作者: 华耀松
中风通常指急性脑血管病,亦称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中风常分为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及混合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 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症状通常24小时内完全消失; 2.脑血栓形成,发病较缓慢,病情多呈进行性加重;3.脑栓塞,发病急骤,多为心脏或心脏以外的栓子突然脱落经血流至脑组织中,堵塞了血管;4.腔隙性梗死,为颅内小血管堵塞,病人症状都不很严重,或无临床症状,常为多发,预后好。
出血性中风 包括:1.脑出血,多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引起,并且进展迅速,常伴有意识障碍,多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失语等局限性体征;2.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由于先天性脑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硬化出血引起,出血都在脑表面蛛网膜下腔中,起病多为剧烈头疼或伴有呕吐,或有意识障碍,常为一过性颈部僵硬而无瘫痪等局限性体征或不明显。
混合性中风 指头颅CT扫描时或相继出现出血和梗死的新鲜脑血管病灶。此种病人较少见。
完整版请看这里:http://doctor.u111.net/sljk/ybjb/shenjing/zhngfeng.htm.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17:28
中风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也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包括西医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因这类疾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像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数变”、“变化莫测”,古代医家类比而名为“中风”。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
中风的根源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由于脑血管壁的粥样硬化,致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形成夹层动脉瘤,在各种诱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用力过猛、血压升高等影响下,造成血管破裂或堵塞,使脑血液循环障碍,形成部分脑组织缺血、水肿等病理改变,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从而相应出现一系列的中风病症状。
一旦发生中风,病情一般均较严重,即使经过积极抢救而幸存者,也约有半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半身不遂、口歪百偏、讲话困难等。
有人把各种原因引起的偏瘫(半身不遂)均称为中风。严格说来这是不确切的。因为脑肿瘤、脑寄生虫病、脑脓肿等均可引起偏瘫,这些病则不用于中风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