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15 03: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22 04:48
9月21日,保山市农业局邀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分别对隆阳区板桥镇和施甸县水长乡、由旺镇、仁和镇繁育的两用核不育系水稻进行验收。经测产验收数据显示,2018年保山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百亩方平均产量为643.14千克,千亩片平均产量493.3千克,均创全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大面积繁殖产量最高纪录。
保山地处低纬高原,按稻作区划,海拔在1400米至1650米区域属籼粳交错区,年平均气温16.5-17.0℃,其中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化的关键时期6、7、8三月的平均气温维持在21-22.5℃,年降雨量900-1100mm,光照条件充足,昼夜温差大,气象条件有利于水稻核不育系育性转化,提高结实率,有利于繁种品种高产。通过计算机分析,我市1450-1680米海拔的籼粳交错区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成功率超过80%,如果充分利用好保山自然气候的立体性,繁殖成功率可达到100%。
保山适宜区繁殖的中稻不育系全生育期一般在155-175天,早稻全生育期在130-140天,比海南冬繁和冷水串灌繁殖生育期长30-40天,较长的生育期有利于水稻性状的充分表现,既防止了不育系的育性“漂移”,又有利于提高繁殖种子纯度。而相对较高的冬春气温,有利于落田谷的发芽和霉变,最大限度的减少落田谷对种子质量的影响。盛行的夏季西南微风,则减少了风媒传粉引起的混杂,利于繁殖不育系的隔离保纯。水稻收获期的空气湿度和气温较低,有利于繁殖品种的发芽率保持。
2010年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湖南农业大学在保山市施甸县水长乡开展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试验,当年繁殖C8155品种 24.75亩,平均亩产518.2千克通过专家验收。2011年以后全国的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纷纷到我市开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同时保山市农业技术部门分别从品种的可繁性区域筛选,高产、高质量栽培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1年在施甸繁殖的230亩Y58S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最高亩产达到743.8千克,创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的世界最高亩产纪录。2012 年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报的“全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保山繁殖基地”作为云南省首批优质种业基地通过云南省科技厅认定挂牌。2017 年12月12日,在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题词:云南施甸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
自2010年水稻两系不育系繁殖试验获得成功以来,全国主要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纷纷涌入保山,繁殖面积不断扩大。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外加全市农业技术部门8年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两系不育系繁殖技术体系,保山也成为全国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繁殖的热土,每年都有30余个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到保山开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每年繁殖品种100余个,繁殖面积3000—4000亩,生产的种子可满足全国两系杂交水稻60%以上的制种需求。
当天,专家组来到稻田里,按水稻长势好、中、差进行随机抽样测产。通过实地查验、听取汇报、理论测产、实产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保山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实测产量与理论产量基本一致,可以通过验收。
验收通过后,专家组还就保山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给出专业建议。要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使基地维持全国两系杂交水稻发展所需的基本面积保有量。要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进一步完善基地的基础条件,使之成为全国水稻两系杂交水稻发展的永固基地。要建立保山市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风险防范机制,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纳入农业保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