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上的黑斑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10:5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0:08
通常铁姆肯轴承套圈材料为GCr15,经加工工艺制成轴承套圈:首先圆钢穿成荒管,酸洗后球化退火,然后再通过车削加工进行导角和沟槽,再经过淬火和回火处理后,最后通过精加工制成成品。轴承成品在进行疲劳试验时,发现个别进口轴承套圈噪音超标,经观察套圈表面有“黑斑”,为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做了以下试验分析。说到这里我们推荐大家了解一下:油污对铁姆肯轴承噪音的影响。
原料为兴澄特钢生产的GCr15轴承钢
工艺路线:100t EBT电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处理-CCM300方坯温送(或进缓冷坑)-连轧-锯切定尺-精整-检验入库。
在产生“黑斑”处截取试样,用JSM-5600LV扫描电镜和NORAN能谱仪进行观察及相应物相分析。
试样经无水酒精清洗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黑斑”为大大小小的腐蚀坑及腐蚀麻点,平行条纹为磨加工的切削条纹。
腐蚀坑经过放大后观察其中有腐蚀产物,用能谱分析检测到较高含量的氧、硫、氯、钠、钾等元素,无夹杂物,可判定并不是轴承钢材本身的间题,可能是轴承加工过程中引起的。因为酸洗液中有氯,而磨削时使用的冷却液里有钠,钾等元素。
将腐蚀麻点处高倍放大,有一层腐蚀产物砚盖着,其形貌为龟裂状的泥状花样。白色小颖粒为钢中碳化物,这是由于碳化物不易被腐蚀而残留在表面。 黑斑”缺陷产生为聚集的夹杂物造成,经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可知,轴承表面的“黑斑”主要是由于氯及钠、钾离子引起的点腐蚀,未发现聚集的夹杂物。氯离子是荒管在酸洗时由酸洗液带入的,当金属表面的部分氧化膜由于某种原因(可能是擦伤或碰伤)遭到破坏,则致使残留酸液中的Cl-入侵,与表面的金属反应成为阳极,而其余为阴极,形成微电池。
致使金属表面被腐蚀成很多的腐蚀坑,而含Cr的碳化物不易被腐蚀则保存下来(如图3)。蚀坑周围由阴极反应产生的碱促进了钝化,因而抑制了腐蚀.钠、钾离子是轴承管在车削加工时由冷却液带入的,它的入侵加快了腐蚀的进行。为防止类似现象发生,在制造工艺过程中必须严格防止工件与氯、钠、钾等离子的介质接触,酸洗表面氧化皮时需洗净残留的酸液,而且车削加工后要洗净表面的冷却液。按此措施,以后的生产中再未发生过类似情况。通过电镜和能谱分析,发现“黑斑”缺陷为加工过程中酸洗液清洗不干净局部产生点腐蚀,后又经冷却液中Na、K+阳离子的促进而造成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0:09
轴承在机械设备中属于易损件,不论是轴承的本身的价值,还是如果正常损坏导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所产生的损失,都是一种不好的出现,很多顾客在使用轴承零部件的时候,会发现轴承上会出现斑点或者变色的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轴承就无法正常运转了,会直接影响到轴承的使用效果以及使用寿命,上陌贝网掌握实时轴承供需信息,了解更多轴承知识。因此我们在使用轴承的过程如果轴承出现斑点或变色时,我们一定进行下一步检测或者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变色是由于轴承在工作过程中因发热引起的表面颜色变化。此外,在温度作用下润滑剂中的部分化学物质、磨损的金属粉末等杂质,会黏附在零件表面上,也会引起承零件颜色变化,这种变色又称污斑。表面颜色一般有淡*、*、茶色、棕红色、紫蓝色及蓝黑色等,发热引起的变色一般没有深度。对于使用中的轴承若出现深度变色,如紫蓝色或蓝黑色的,则有可能形成了烧伤。零件腐蚀也会引起变色,但这类变色有一定深度。
轴承零件在工作过程中,因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若润滑不充分或散热条件差,热量得不到及时的冷却或扩散,热量的聚积使轴承温度很快升高,温度升高会使附着在轴承零件表面的油膜产生氧化现象,形成一种浅褐色的氧化制,沉积附着在轴承的表面上。但这种变色并不影响轴承的使用,所以允许存生。当轴承因安装不当(如安装倾斜)或润滑不良等原因使轴承处于一种极不正常的工作状态,引起温度的急速上升,此时轴承的局部温度有可能超过轴承零件的回火温度,甚至更高,并产生严重的变色如蓝黑色或紫蓝色,形成烧伤现象,当轴承变色后就不能再继续使用。
轴承出现斑点是什么症状的呢?
轴承出现斑点现象时主要是滚道表面颜色暗淡有斑点,斑点成凹坑状。
改善轴承斑点方式:
改善密封效果、润滑油脂过滤、改善润滑系统。
轴承为什么会变色?有什么原因?
轴承变色常见因素:表面颜色发生变化、异物进入、不良润滑条件、过热造成轴承发生回火形式的颜色变化、油脂沉积在轴承表面。
改善轴承变色方法:
1、用有机溶剂去除沉积的油脂(草酸)。
2、如果粗糙面经砂纸打磨无法去除,该变色是锈或腐蚀。如果可以完全去除,该变色是由于过热导致变色表面被回火处理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