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4 21:5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5 03:10
现在很多四川人已经感受到了普通话对四川方言的冲击。在成都越来越多的景点和饭店都用方言词汇来做装饰和文化格调提升,但是仅仅浮于表面是不够的。
四川人常开玩笑说,普通话限制了他们吵架的能力,影响了发挥。用川普吵架只会引起阵阵嘲笑,震撼力太弱。四川方言里独特的词语和用法,难以在普通话里找到恰如其分的表达,更别提用川普“二次转换”。
四川人对四川方言认同感很高,对于其他语言也仅仅是做到不排斥不认同。能主动用川普交流,已经是四川人最后的妥协和坚持。
扩展资料
一种语言之所以能传承下去,关键在于其是否“有根”。四川方言就是“有根”的语言,他的根来自于四川特有的民俗文化,四川数千年来的历史底蕴,一句“瓜娃子”,一句简单的“夜明珠蘸酱油”都可以讲出许多背后的故事。
四川方言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它代表的是一种地方民俗,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历史文化。四川方言有着深厚的生活根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只要四川土著居民一直存在,四川方言就会一直存续下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5 03:10
川普是四川人最后的让步,更是四川人待人接物的处世哲学,这说明四川人也在用他们自己的文化,来顺应时代的发展,这也成为他们的一个标志。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5 03:14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用来形容四川人的故土情结一点都不过分,当普通话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时候,四川人乡音不改仍旧是操着一口西南地区特有的"海椒腔"。
在四川话和普通话之间,有一种"四不像"的过渡语言——川普,又叫"椒盐普通话",兼收四川话的豪放与普通话的板正,不到万不得已,四川人不会拿出来用,说川普,因而被视作四川人最后的妥协与让步,更像是四川人待人接物的处世哲学。
对四川人来说,川普究竟是怎样的存在?相比普通话,四川人更钟情于自家的方言,张口就来说得顺溜,因此本地人习惯用四川方言交流,只有对于外来人口,才会祭出川普语言技能。
川普所为何物
川普是四川方言和普通话高度结合的产物,通常在特定的场合,针对特定的对象以特定的形式出现。换种通俗易懂的说法,川普就是四川人所理解的普通话。将四川方言同普通话相交叠,通过改变语音语调转换为外地人能够大概率听得懂的语言就是川普的精髓。
川普"椒盐普通话"别称的由来,主要还是与四川人爱吃椒盐有关。椒盐是花椒与盐巴碾碎炒熟后的混合物,口感混合着麻辣咸香,食物的调味里彰显了四川人与众不同的性格特质,因此用四川人爱用的调味料来命名四川人的改良普通话再贴切不过。
四川人是远近闻名的讲不好普通话,平舌翘舌不辨你我,但是川普却成功化腐朽为神奇,解决了四川人害怕说普通话的问题。
川普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接受过普通话传播教育的四川人张口就来,不会说普通话的四川人说起来也不费劲,但是唯独对一种人不太友好,那就是听不懂又不会讲四川话的外地人,四川人腹诽,"对撒!川普就是讲给你们听的咯!"
所以,当外地人说起四川是个好地方,但是语言太排外的时候,四川人也很委屈,我们不过是想要保护本地语言文化,反正你讲普通话我能听懂,我说川普你也明白,何乐而不为呢?
川普的使用人群上到年逾花甲的老人,下至十多岁的孩童,人人操着一口听着不伦不类但却是时下潮流的川普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不禁让人感叹强大的四川话也有和普通话水乳交融的这一天。
中老年朋友会讲川普追本溯源还是沾了国家推广的光。在1986年时,国家开始大力推广普通话,全国人民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四川人民也不例外。
当年的四川可不似如今的繁华,脱贫攻坚还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想要经济有所发展是必要加强对外交流,那么语言成了必须,试想操着一口鸟语般的乡音如何有说服力招商引资?这时候,普通话就成了沟通川内外的彩虹桥。
二十多年后的现在,四川省的普通话普及率达到了八成以上,但这八成四川人里,能够把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的也许一成还不到。
众所周知的是,四川话的干扰能力太强大,强大到大多数四川人被普通话强势普及后依旧操着一口普通话四川话的椒盐混合物。这就是川普,诞生得理所当然。
青年人会讲川普纯粹是为了赶时髦,与中老年朋友学习普通话刻意而为之的态度不同的是,年轻一代在学校里接受着正规的普通话教育,却还是热衷于推广传播川普,因为川普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种潮流。
不伦不类的川普是幽默风趣的表现,成为年轻一代博出位博好感交朋友的工具语言,四川方言惯用语气词和叠词,耳濡目染的本地人并未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倒是听在耳朵里的外地人颇感新鲜与幽默,于是在朋友面前大大方方的用川普调侃成为了日常交友的加分项。
当四川方言走进大荧幕,融入影视剧和动画片,为更多人所熟知,人们从未发现原来土掉渣的四川方言也可以在说唱界屡试不爽、大显神通。年轻人更爱用川普了,这是当代年轻人的一种四川式骄傲。
川普的使用场合
既然川普这么好用,那四川人具体在哪些场合说川普呢?这简直是一道送分题,四川人热情好客,使用川普的地方自然是交际场合,且正式非正式场合皆可。
对于惯用方言的四川人来说,为了表示郑重与真诚,在发表讲话、对外授课等正式场合,讲话的人被要求使用普通话,这可难倒了不少年长的演说人,普通话讲不标准就成了川普,久而久之,在正式场合讲川普成为一种流行。
儿女结婚父亲致辞时操着一口川普被认为是洋气且接地气,老师授课时讲川普是对学生的尊重,而在影视剧作品的推广里添加川普配音,更是四川人以一种极其自豪的心态向全中国人民介绍推广自己的方言。
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川普依旧十分流行,因为没有川普,就没有川人同外地人的沟通。想听正宗的川普可以去四川各大游客集散地走一走,听一听。
本地人最先出口的一定是一句方言,看到对方百思不得其解的表情后,自然而然的飙出外地人能听懂的川普,这就是川普的作用,是属于四川人民独有的待客之道。
四川人说不好普通话由来已久
众所周知四川人说普通话费劲,究其根源就不得不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说起。客观原因自然与四川所处的地域有关。
四川盆地四周层峦叠嶂,地理位置相对封闭,曾经交通不便,经济也不发达,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四川在没有经历发展之前,很少能够引来外来人口定居,而当地人自己的交流沟通以方言为主,这一来二去使用普通的话的机会自然是少的可怜。
所谓"熟能生巧",而长期缺乏使用氛围,即便学会了普通话也并无用武之地,日子久了还是方言占了上风,普通话忘了个精光,倒是折中学了个"四不像"的川普,把方言当作是日常主心骨,普通话讲的不好也是情有可原。
主观原因就不得不提到热爱本土文明的四川人了。归属感极强的四川人对于本地的文化有一种近乎于疯狂的认同,和让自己乐呵比起来,外界的杂音又算得了什么呢?
四川人以讲方言为自豪,不少电视剧的配音就是四川方言,太多的流行歌用四川方言创作,无数的四川饶舌歌手急于用方言说唱为家乡代言。
四川话是独属于四川人民的那份固执的小骄傲,是对家乡的热爱,也是对故土的依恋,出门在外,听到一句乡音都能热泪盈眶的四川人,讲不好普通话又有什么所谓呢。
"妥协"二字成全川普的圆满
常有人担心,川普既不是普通话,也不是四川话,夹在两者之间艰难生存,是否真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式微呢?
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就冲着"妥协"二字,川普会一直存在于四川人的日常中。四川人民有一颗善于包容的心,如今的四川发展之迅速,得益于四川人民海纳百川的兼收并蓄,不少外地人来四川成都旅游,都由衷的感叹,"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四川人民继承发扬着本土文化,使之熠熠生辉吸引更多的外地人为之惊叹和折服,让更多的外来人口对四川充满着美好向往。
与此同时,四川人民是固执的。他们固守一方土地,守着属于自己的灿烂文明,等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产生碰撞时,沟通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川普成了最好的润滑剂,来势汹汹的外来文化入侵变成了温柔缓慢的文化融合,发展彼此壮大彼此,这才是文化交流的正确打开方式,川普就是这把打开文化交流魔盒的钥匙。
"妥协"二字看似软弱,实则是最有力的攻势,不愿两败俱伤,"妥协"就是四川人最好的诚意,作为"妥协"的外交使节,川普不辱使命,让外来文明融入了四川文明,也让四川文明在众文明的浸润里茁壮成长,因此,"妥协"二字成全了川普的圆满。
讲川普,成了四川人最后的妥协。但我们却并不相信川普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因为对本土文明近乎疯狂热爱的四川人怎会容许自己精心呵护的四川文明在外来文明的冲刷侵蚀里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为了保护本土文明,四川人民想出了两全之策。川普就是这个两全之策的核心所在,如此的核心,怎能轻易打算?
结语:
以退为进,四川人的川普看似是最后的妥协,却也是文明进步的助推器。相反,这带着椒盐味的川普,是包容大度的四川人对外来文明最热情的招呼,也是热情爽朗的四川人对本土文明最炽热的爱意。川普,是四川人独有的待客之道,是四川人特殊的处世哲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5 03:17
也不是说让步,而是无可奈何,普通话是大趋势,将来别说四川话,其他一系列的方言都会消失的,而消失的前一阶段就是杂交,两种不同的话杂交在一起,相互渗透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5 03:13
以退为进,四川人的川普看似是最后的妥协,却也是文明进步的助推器。相反,这带着椒盐味的川普,是包容大度的四川人对外来文明最热情的招呼,也是热情爽朗的四川人对本土文明最炽热的爱意。川普,是四川人独有的待客之道,是四川人特殊的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