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9:1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6:09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王朝。它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渊受禅代隋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定都长安。李渊和他的儿子李世民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了各股农民起义军,统一了全国,开创了大唐的辉煌历史。唐朝共传二十二帝,历国二百九十年(其间有武则天革唐为周十六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开元年间,国家一直处于大发展阶段,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空前繁荣。在此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构成了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盛唐气象,从而使中国的世界地位显赫一时。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大唐逐渐走向衰落。纵观唐朝的盛衰过程,我们可以从封建制度的沿革,即君主的*、经济以及军事措施方面了解唐朝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准确深刻地评价这段在封建社会中占据相当重要地位的历史。 封建制度的沿革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为辉煌的朝代,是中国继汉代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唐代中国在*、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参阅一些历史文献后,我就唐朝的*、经济、军事制度方面作一分析。 一、 *制度唐朝的官制是在隋朝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完备和健全的。在*实行三省六部制,所谓三省是指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三*官同为宰相,六部是隶属于尚书省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部的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唐朝的三省六部*已经十分完备,各个部门职责明确,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各种职官分工细密,职守分明。而唐朝的地方官制,一般说安史之乱以前是州(府)、县二级制;至唐中后期则演变为道、州、县*制。唐代的州、县都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辖境大小、户口多少以及经济发达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在法制方面,唐朝的立法活动比较频繁。唐初的立法活动以修律为主,兼及令、格、式,而后期则主要是编赦和刑律统类。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永徽律》及《律疏》,此外,唐玄宗开元年间完成的《唐六典》是系统地记载唐朝官制的行*典,对后代的行政立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司法角度看,唐朝后期开明的统治者都比较重视严格、划一、审制的原则,以便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封建统治。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科举制,并逐渐加以充实、完善。通过科举考试制度,唐朝笼络和选拔了一批批有用的人才,改善了官场和吏制的状况,有利于削弱汉魏以来士族门阀对仕途的垄断,从而有效巩固和加强了*集权。二、 经济制度隋末唐初的战乱,使人口锐减,土地大量荒芜,因此唐初颁行均田令,规定人民所耕田地由*分等级授予;到唐中叶后,由于国家行政管理的懈怠,土地兼并情况较为普遍,均田制逐渐名存实亡,到“安史之乱”后便不复存在了。与均田制互为表里的是户籍制度的沿革,唐朝初期,明确规定每年一造计帐,每三年一造户籍,并将全国人户按资产和人丁等情况划分为3等(后改为9等),每三年评定一次,作为征课的依据,中唐以后,三年一造户籍,三年一定户等之制,渐成具文。唐代的赋役制度演变的情况更大,前期的赋役制度的主体是租庸调,除此之外,还有户税和杂徭,通常按照户等高下和人丁多少摊派。到了唐中叶,由于均田制和户籍制的破坏,租庸调制无法实行。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杨炎制定了“两税法”,其基本精神是以财产的多少为征税标准,扩大了赋税的承担面,多少改变了赋役集中在贫苦农民头上的情况,但在后来的实现过程中,逐渐成为人民的苛重负担。三、 军事制度唐朝建立后,在全面推行均田制的同时,恢复和整顿府兵制,使之成为唐前期的主要军事制度,其特点是寓兵于农、兵将分离。到了唐中叶,由于均田制遭破坏,募兵制逐渐取代了府兵制。唐玄宗出于对边疆用兵的考虑,在军事力量的分布上,变唐初的“内重外轻”为“外重内轻”,最后终酿成了“安史之乱”。唐后期的统治者,为了改变藩镇专兵、尾大不掉的局面,采取了派宦官监军、加强*禁军等措施,又导致了宦官专权,受持废立的严重后果,唐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就是一个例子。*集权的削弱,对军队掌权的丧失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治乱兴衰的启示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过*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它们被称为“治世”“盛世”。所谓“治”,包括“治理”(强调治理的措施和过程)和“治效”(治理的效果),因此统治者调整统治的具体*及其效果都属于封建盛世的内容和基本特征。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就是封建社会里比较典型的两大盛世。 贞观之治 唐太宗继位后吸取隋亡教训,正确认识君民关系,善于招贤纳谏,调整统治*。经济上沿袭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上采用隋朝三省六部制;文化教育上推行隋朝科举制;民族关系上,通过军事、行政、和亲等方式,有效地实行了对多民族国家的管理,从而使社会比较安定,*比较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得力于唐太宗治理国家的基础,经过武则天的推进,到玄宗开元年间,*安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在唐玄宗的励精图治下,整顿吏制,革除弊政,轻徭薄赋,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两大盛世中,我们可以知道封建盛世局面原因:①前朝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使统治阶级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迫使调整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封建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②封建统治者能善于用人和纳谏,居安思危,励精图治。③统治者采取了加强*集权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和措施,使*出现清明,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采取开明的民族*和对外*,使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流频繁。⑤广大劳动人民的物质生产活动创造了大量财富,这是盛世的物质基础。 尽管处于盛世,封建社会各阶级的社会地位仍没有改变,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没有变,因此,“治世”“盛世”之后,由于统治阶级的*,*黑暗,加上天灾人祸,往往会使一个王朝的统治走向衰亡。唐朝的“安史之乱”和“甘露之变”就给唐朝的埋下了衰亡的种子。从唐史中,我们可以得出乱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①统治者*;②*集权被削弱而使地方割据势力膨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乱世局面形成的根源是中国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使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贵族、官僚、地主等具有一定的割据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中国古代封建国家治乱主要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治国方针、制度,同时也和最高统治者的素质与能力密切相关。大致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治阶级是否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从而减轻剥削压迫,缓和阶级矛盾。 二、是否重视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包括生产关系和经济*的调整等,使之适应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三、是否能重用贤才,整顿吏治,保持*清明和社会稳定。 四、是否实行了合理的民族*,维护民族的稳定,促进民族的发展。 五、是否采取了开明的对外*,以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纵观唐朝的建立、发展、鼎盛、衰败、直至灭亡,我们可以得出许多治国道理,治论兴衰的启示让我们这一代人懂得很多,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6:09
说好的,经济规模较大,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平稳,前景无可限量。不好的说,人多种地的,没钱,空房一片片,工业都是污染较重企业,人民生活几乎原地踏步追答楼主说的唐朝,我也看成唐河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6:10
没有特色!应该主打几种产业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6:10
唐朝真正的国富民强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6:11
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