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20 14:0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9:41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扩展资料:
一、形成与传播
经过不断发展完善,藏戏在17世纪以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完整的艺术形式,称为中国戏曲中的一个特有的剧种,并在藏区广为流传,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
在几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藏戏先后出现了许多传统剧目,至今久演不衰的是著名的八大藏戏。各个剧目的演出时间不等,短的只要几个小时,长的可连演几天,但每出戏一般都可分为序幕、正戏、和告别祝福仪式三大部分。
由于不同地区环境条件的差别,藏戏还逐步形成了多种流派,主要有属于旧派的白面具派和属于新派的蓝面具派,还有独角戏,目前以蓝面具派影响最大。
以戴面具来作为演员的面部化妆,是藏戏的一大特色,但作为藏戏流派之一的青海南部的安多藏戏的一些剧团却大多改为直接用油彩涂在脸上化妆,并将唱、白、舞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增强了戏剧效果。
解放前,每逢雪顿节,各地的藏戏班子需要到拉萨来支差,为*及地方*的*献戏。这些来支差的藏戏班子成了各地业余戏班的骨干力量。而各个地区的戏班,由于历史、地理、语言、风格、造诣的差别,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的流派。
在这些流派中,有属于旧派的白面具派,有属于蓝面具的新派,也有独脚戏。
二、演出形式
藏戏的演出分为三个部分:开场仪式戏“阿若娃”、正戏“雄”和吉祥收尾仪式“扎西”。开场仪式又称“温巴顿”或“甲鲁温巴”,其内容主要是净场祭祀,祈神驱邪,祈求祝福,并介绍剧情。出场人物一般有:甲鲁二人,温巴七人、拉姆七人。
传说这三种人物是根据《曲结洛桑》剧中人物演变而来。甲鲁是王子,温巴是渔夫或猎人,拉姆是仙女。表演时先是温巴戴着面具又唱又跳,然后甲鲁领着一群仙女出场歌舞,借以介绍演员,讲解正戏的剧情,招揽观众。
“雄”是正戏,先由“温巴格更”(即戏师)用快板韵白介绍故事情节、地点、环境、人物造型、唱词等,然后人物上场。演出时间长则三天三夜,甚至六七天;短则二三小时,皆由戏师控制决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9:41
藏戏的形成是因为唐东杰布想为民造福,修筑桥梁。于是和七位美丽的姑娘组成了一个戏班子。他们到处说唱,到处劝人捐献钱财。不久,一座座的桥梁架起了,藏戏也因此形成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9:42
藏戏的形成是因为唐东杰布想为民造福,修筑桥梁。于是和七位美丽的姑娘组成了一个戏班子。他们到处说唱,到处劝人捐献钱财。不久,一座座的桥梁架起了,藏戏也因此形成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9:42
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可是到最后一无所有,引来了大家的一阵哄堂大笑。后来他在山南琼结认识了七位能歌善舞的姑娘,组成了第一个藏戏班子,用说唱的形式,表演故事,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农民,工匠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9:43
这是一个传说:以前有一个叫唐东杰布的人,他看到许多村民被雅鲁藏布江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他认识了七位能歌善舞的姑娘组成了一个戏班子,呼吁人们出钱出力,共同修桥。最后,桥也修好了,唐东杰布也成了藏戏的开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