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古城的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12: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0 20:54
展开1全部古城温州与我国南方各古城的街巷布局基本相同,都保存了唐宋时期“里坊式”的城市布局。在古代,每一条街坊里弄建成之后,此处的主人就自发地给它起个名字,以作标志。这个名称一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叫开了,就确确实实地代表了这条巷弄在整个城市中的方位,成为人们交往、通信、探访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标志。这是巷弄名称的实用指代作用。根据初步调查,明清之际,街道起名之后,只是口耳相传,约定俗成而已,直到*二十年后,温州才开始用文字将街道名称制成标牌,挂在街口要冲,以便行人查询。
温州的地名,具体标出了它在温州城内的地理位置,不仅是温州城的交通脉络,而且还记载了历史的变迁,蕴含着浓郁的文化生活气息,体现着人们的思想和期望。它犹如一座民俗风情博物馆,通过这个窗口,能够看到当年温州人的生活状况,显示着它的社会烙印。
温州古城的许多条街巷,其名称的由来除与古迹、典故、人物有关之外,还有很多与地形、特产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相关,留意这些古朴、幽默、形象的原始地名,的确饶有风趣。至于那些富含故事、名人轶事、风物传说的地名就更是宝贵的地方文化遗产。还有一些因谐音和雅化而变化多端的地名,它们深藏的内涵往往变成了一些“地名之谜”,这就更会引发人们考究的兴趣了。
地名,应该是比较稳定的,一旦确定下来,最好保持长期不变。如果轻易改名,会给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造成障碍。但是,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东西,地名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频繁,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自然环境的变迁而演变。因此,凡是通俗、好记、容易口传的名称都保留下来,并沿革至今;凡是抽象、深奥、别扭的地名,则叫不响,也不容易被群众接受,最后只能更改。
例如有些巷弄名称,本来取得比较粗俗,后来一点点逐渐改文雅了,如“鬼神坛”改成了“举人坦”等。这些基本上都是以意思好的同音字,取代了不好听的字,属谐音转换,而且叫起来与原音又差不多,人们都乐意接受,因而就能流传开来。但如果未经广大群众认可,强加给人们,就不会叫响。如文化大*时把一些带有明显标语口号式的字眼强安在巷弄名称上,像把“信河街”改名“兴无街”,结果只叫了一时,很快就消逝了。同样,几年前,某市府领导东施效颦,硬是把新建的“信河广场”起名为“星河广场”,老百姓不答应,也一样最终得改过来,这就说明地名并不是随随便便能改的。
也有些地名,其历史沿革的关系意义实际上虽已失去,如“蒲鞋市”已不再卖蒲鞋而变成了居民小区、“瓦市巷”也已成了菜场,但其旧名称却一直还这么叫着,究原因,就因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古城温州,街巷纵横,格局整齐,里坊畅通。但在解放以前,巷弄狭窄、街路不平、车马难行、商肆凋零。解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温州城区比解放初扩大了好几倍,环境也变得整洁幽美了。温州不仅新建起许许多多高楼大厦、居民小区,同时也在进行着改造旧街小巷的建设。许多街巷名称虽依然如故,但早已不是旧日模样了。现在的温州,已变得街巷开阔、四通八达、绿树成荫、市井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