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歌的介绍速度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11:4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10:42
游击队之歌
我们都是神*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
到处都安排同志们和兄弟
在高高的山冈上
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抢占去
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诞生于山西的《游击队之歌》
太原新闻网 2005-06-21 11:40 太原晚报
199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上海举行了“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当《游击队之歌》的旋律响起时,全场听众*难抑,热烈鼓掌,向这首歌的词曲作者贺绿汀表示敬意。那年,已92岁高龄的贺老在听众期盼的目光下站起来,老人的眼睛湿润了。那个熔铸在歌曲中的急风暴雨的年代,通过跳动的旋
律,再一次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唤醒了老人半个世纪前的回忆……
1937年,“八·一三”松沪抗战事件后,贺老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就在老乡土炕上的油灯下,写出了这首《游击队之歌》。这首歌在临汾刘庄八路军总部首演,当时虽然没有钢琴,没有乐队,只有剧作家欧阳山尊吹着口哨充当伴奏,但仍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游击队之歌》是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词、曲作者均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贺绿汀生于1903年,湖南邵阳东乡人。他不仅自幼热爱音乐,而且1927年就参加了广州起义。大*失败后,他被*逮捕,度过两年铁窗生涯后才被释放。1931年,他为《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左翼进步影片谱写音乐,其中《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插曲为广大群众所熟悉。1934年,他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是较早把中国旋律和西洋复调音乐写作技巧成功结合的作品。抗战爆发后,贺老创作了许多歌曲和合唱曲,其中《游击队之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广为流传。1943年,贺老奔赴延安,筹建*管弦乐队。建国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副*及音协上海分会*。现为中国音协名誉*,中国文联副*。
据贺老回忆,这首作品是先写曲调后填词的。作者当时的写作意图,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刻画,反映*党领导下的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仍保持着激昂的斗志、乐观的情绪和*的自豪感!《游击队之歌》描绘出的岂止是游击健儿神出鬼没的身影,它也是不畏强敌、不怕艰难困苦的民族精神的最生动的写照。由于它轻快活泼和琅琅上口的旋律,当时就受到了八路军全体将士和全国抗日民众的欢迎。直到今天,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这首歌曲的前八小节为第一乐段,后八小节为第二乐段。第一乐段在节奏上模仿小军鼓的鼓点,奏出了军队行进时的感觉;第二乐段在节奏上有所变化,曲调也用同音反复,以近似数板的音调,刻画了游击队战士风趣、乐观的性格和对敌人的蔑视。这段音乐从节奏变化、旋律进行、调式色彩都与前一乐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后半拍弱起的节奏音型贯穿全曲,使作品具有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游击队之歌》是贺绿汀面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景象,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用鲜明的音乐形象,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在极其艰苦的抗战环境中,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游击健儿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的精神,是我国歌曲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贺绿汀的音乐艺术是不朽的,到今天人们依然热爱他,这种热爱来自他的音乐那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我们从他创造的那些动听的旋律中,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美的享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10:42
贺绿汀先生词曲的《游击队之歌》是抗日战争时期一首著名的*歌曲。朱老总亲自抄写的抗战名歌——《游击队歌》
歌曲背景资料:
1937年“八•一三”事变之后,上海的进步文艺工作者,纷纷组织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祖国各地,以文艺的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其中,由马彦祥、塞克、聂绀弩、崔嵬、欧阳山尊、宋之的、贺绿汀等一批著名文艺家组成的演剧队,排为第一演剧队。他们由上海出发,走一站,演一站,对象不分**,不分工厂学校,鼓动全民抗战。是年年底,抗日救亡演剧一队到达了八路军总部的驻地山西临汾,和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汇合。
有一天,演剧队得到一个消息:明天将有一批将士开赴抗日前线。他们觉得,应该创作一支新歌,为将士们壮行。于是,先由塞克、丁玲、崔嵬、贺绿汀四个搞艺术创作的人,讨论立意。他们聚集在一个老乡家一间冰窖似的煤仓里,开始了构思。这批将士们开赴前线,当然主要是到敌后游击区。因此,他们认为创作一支反映游击战的歌曲比较合适。题材定下来之后,四个人你一句我一联地凑起了歌词。不一会儿,《游击队歌》的歌词就凑出了个雏形。时间紧迫,贺绿汀连夜挑灯奋战。等到第二天出征的将士们踏上征途之时,临汾的文艺工作者们,已经在凛冽的寒风中唱着《游击队歌》夹道欢送啦!这首歌在临汾刘庄八路军总部首演时,只有口哨充当伴奏,但仍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游击队歌》很快就在临汾地区的八路军队伍当中传唱开来,也很快传到了总司令朱德的耳朵里。朱老总对这支《游击队歌》异常喜爱。为了翻阅方便,朱老总亲自将这支歌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了自己随身带的一个小本子上。一有空闲,这位统帅就翻出这支歌,戴上老花镜,像一个歌迷一样反复吟唱,陶醉其中。
《游击队之歌》是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旋律轻快,易于传唱。1938年,这首歌在山西洪洞县八路军高级将领会议上演唱,受到了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的一致赞扬,从此在全*民中得到广泛的流传。
《游击队之歌》的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乐观卞义精神,刻画了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游击队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歌曲为C调,4/4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A段(1一8小节)采用弱起节奏形式,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
B段(9一16小节)第一乐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其旋律线先抑后扬,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游击队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