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地理怎么学好啊。。有没有什么知识点的网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8:3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8:01
地理事物和现象是纷纭复杂的,但它的发生、演变和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组成地理环境的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联系。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那么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巩固、深化及其应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下面就其所探讨的规律性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地理形成的因果规律。在地理课中我们通过阅读观察就会发现,地理事物的形成规律、因果依属关系普通存在。我们要善于启迪学生通过由因导果、由果索因的方法,具体总结它们的因果规律。例如自然资源,其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地质的规律性,它的形成受地矿规律的制约。由于成矿是在地质时期中的岩浆活动或地表物质的分异过程中进行的,因而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与岩浆活动或与地理环境的特点有关:有色金属总是分布在岩浆岩地区,煤和石油总是分布在沉积岩地区。农业资源分布也具有地理的规律性,它的形成受地表水热条件的影响,受自然界水平分异规律的支配,在不同的地带又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善于分析地理成因、因果规律,就能巩固分布知识、避免死记硬背,掌握知识时就会得心应手。例如降水的形成,在大气中,饱和水汽、动力和凝结核是兴云致雨的必备条件。因此,降水形成的一般规律是:上升气流或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易于凝结,降水机会较多;下沉气流或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机会较少。不难理解,在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终年以上升气旋为主,形成赤道多雨带和温带多雨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少雨带,终年以下沉气流为主,则形成副热带少雨带和极地少雨带;西风带来充沛降水,信风则往往使天气晴燥;暖温气流在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稀少;气旋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反气旋过境时天气晴朗等。这些规律的形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必然的识记条件。
二、地理分布的规律。地理教学的主要一条是研究地表一定空间位置上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在地理教材中,分布的知识诸如段区和自然区的分布、人口和民族的人口的分布、地形和矿产的分布、气候和河湖的分布、土壤和植被的分布、交通和城市的分布、工业和农业的分布,都各自显示出地理的规律性或地质的规律性,是地理特征的具体内容和依据,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充分运用好地图,这是掌握地理分布规律和识记知识的最好方法。例如世界地理的分布。初看世界地图,似乎地形分布杂乱无序。可是如果深入读图,认真分析,加以梳理,就会一目了然。在陆地和海底,地形分布是有规律的,而且基本上受地形骨架的控制。其一,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大致成网格状排列。特别是在我国东部,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同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相互交织成网格状,沿着这些走向的山脉,两侧有相对低洼的地区,亦大致成网格状分布。其二,在世界陆地上,有两个巨大的高山带,一是环太平洋高山带,它包括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以及亚洲东部岛弧上的山脉,纵列分布在太平洋东西两岸,二是亚欧*南部高山带、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高加索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多呈东西走向。这两个高山带在帕米尔高原集结;阿尔卑斯山系又以阿尔卑斯山为其山结。其三,是海底地形,大致可分为*架、*坡和海底三部分。洋底中部都有一条海底山脉即海岭,两侧分布着一系列海盆,在大洋边缘有狭长深邃的海沟。
三、地理分析规律。所说的地理分析,即通过地理思维活动,将个别的、局部的、分散而具体的地理事物,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总结、综合,从而得出概括性的结论。通过地理事物的分析、突出特征、阐明共性、揭示规律。这对于发展学生智能、明确地理概念和知识结构、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知识极为有益。那么分析地理事物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其一,自然特点的分析。所谓的自然特点,泛指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是一个综合概念。分析各个要素时,应从它们的属性、内容和知识系统等方面考虑。例如,地理位置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关位置和交通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地形特征从地势、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地表特征和特殊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气候一般从影响因素、主要组成要素上分析说明其特征,气候类型,水热状况、季节分配、年际变化,特殊天气现象等;河流的水文特征从流量、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含沙量、有无结冰和冰期长短进行分析;河流水系从源流概况、水系组成特点和水能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水力资源从流速、落差和水量的大小进行分析自然资源情况应从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即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等方面说明。其二,经济特点的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特点主要从经济属性、国民经济结构,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工业生产力布局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布局,因时、因地、因工业部门,选择经济最佳的地点布局,如接近原料、燃料或消费区,有比较方便的、清洁的水源,有一定数量的合适的建筑用地,有便利的交通,有一定数量的技术力量和劳动力,有一定的农业基础和必要的协作条件;地区专门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注意生态平衡。如鞍山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条件是:有鞍山、本溪丰富的铁矿石可就近供应,有抚顺、阜新的煤炭,有辽河水系的工业用水,地处哈大线上。布局原则主要依据:接近原料、燃料产地,接近产品消费区,尤其是沈阳为大机器制造中心,钢铁需求量大。分析农业生产的布局应当考虑是否有利于利用自然条件保护生态平衡,满足国计民生需要,要因地制宜地发挥优势,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农业布局和工业布局相结合。
只有遵循自然,经济的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尤其要掌握规律性的地理知识,必须同运用地图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经常性的读图,用图和分析图、将知识巩固在图上,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只有这样做才会使其感到地理好学,好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8:01
地理事物和现象是纷纭复杂的,但它的发生、演变和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组成地理环境的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联系。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那么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巩固、深化及其应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下面就其所探讨的规律性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地理形成的因果规律。在地理课中我们通过阅读观察就会发现,地理事物的形成规律、因果依属关系普通存在。我们要善于启迪学生通过由因导果、由果索因的方法,具体总结它们的因果规律。例如自然资源,其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地质的规律性,它的形成受地矿规律的制约。由于成矿是在地质时期中的岩浆活动或地表物质的分异过程中进行的,因而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与岩浆活动或与地理环境的特点有关:有色金属总是分布在岩浆岩地区,煤和石油总是分布在沉积岩地区。农业资源分布也具有地理的规律性,它的形成受地表水热条件的影响,受自然界水平分异规律的支配,在不同的地带又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善于分析地理成因、因果规律,就能巩固分布知识、避免死记硬背,掌握知识时就会得心应手。例如降水的形成,在大气中,饱和水汽、动力和凝结核是兴云致雨的必备条件。因此,降水形成的一般规律是:上升气流或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易于凝结,降水机会较多;下沉气流或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机会较少。不难理解,在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终年以上升气旋为主,形成赤道多雨带和温带多雨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少雨带,终年以下沉气流为主,则形成副热带少雨带和极地少雨带;西风带来充沛降水,信风则往往使天气晴燥;暖温气流在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稀少;气旋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反气旋过境时天气晴朗等。这些规律的形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必然的识记条件。
二、地理分布的规律。地理教学的主要一条是研究地表一定空间位置上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在地理教材中,分布的知识诸如段区和自然区的分布、人口和民族的人口的分布、地形和矿产的分布、气候和河湖的分布、土壤和植被的分布、交通和城市的分布、工业和农业的分布,都各自显示出地理的规律性或地质的规律性,是地理特征的具体内容和依据,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充分运用好地图,这是掌握地理分布规律和识记知识的最好方法。例如世界地理的分布。初看世界地图,似乎地形分布杂乱无序。可是如果深入读图,认真分析,加以梳理,就会一目了然。在陆地和海底,地形分布是有规律的,而且基本上受地形骨架的控制。其一,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大致成网格状排列。特别是在我国东部,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同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相互交织成网格状,沿着这些走向的山脉,两侧有相对低洼的地区,亦大致成网格状分布。其二,在世界陆地上,有两个巨大的高山带,一是环太平洋高山带,它包括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以及亚洲东部岛弧上的山脉,纵列分布在太平洋东西两岸,二是亚欧*南部高山带、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高加索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多呈东西走向。这两个高山带在帕米尔高原集结;阿尔卑斯山系又以阿尔卑斯山为其山结。其三,是海底地形,大致可分为*架、*坡和海底三部分。洋底中部都有一条海底山脉即海岭,两侧分布着一系列海盆,在大洋边缘有狭长深邃的海沟。
三、地理分析规律。所说的地理分析,即通过地理思维活动,将个别的、局部的、分散而具体的地理事物,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总结、综合,从而得出概括性的结论。通过地理事物的分析、突出特征、阐明共性、揭示规律。这对于发展学生智能、明确地理概念和知识结构、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知识极为有益。那么分析地理事物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其一,自然特点的分析。所谓的自然特点,泛指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是一个综合概念。分析各个要素时,应从它们的属性、内容和知识系统等方面考虑。例如,地理位置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关位置和交通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地形特征从地势、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地表特征和特殊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气候一般从影响因素、主要组成要素上分析说明其特征,气候类型,水热状况、季节分配、年际变化,特殊天气现象等;河流的水文特征从流量、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含沙量、有无结冰和冰期长短进行分析;河流水系从源流概况、水系组成特点和水能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水力资源从流速、落差和水量的大小进行分析自然资源情况应从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即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等方面说明。其二,经济特点的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特点主要从经济属性、国民经济结构,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工业生产力布局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布局,因时、因地、因工业部门,选择经济最佳的地点布局,如接近原料、燃料或消费区,有比较方便的、清洁的水源,有一定数量的合适的建筑用地,有便利的交通,有一定数量的技术力量和劳动力,有一定的农业基础和必要的协作条件;地区专门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注意生态平衡。如鞍山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条件是:有鞍山、本溪丰富的铁矿石可就近供应,有抚顺、阜新的煤炭,有辽河水系的工业用水,地处哈大线上。布局原则主要依据:接近原料、燃料产地,接近产品消费区,尤其是沈阳为大机器制造中心,钢铁需求量大。分析农业生产的布局应当考虑是否有利于利用自然条件保护生态平衡,满足国计民生需要,要因地制宜地发挥优势,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农业布局和工业布局相结合。
只有遵循自然,经济的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尤其要掌握规律性的地理知识,必须同运用地图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经常性的读图,用图和分析图、将知识巩固在图上,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只有这样做才会使其感到地理好学,好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8:02
从几方面做好 要预习 提出问题 上课划重点 课后问老师同学
平时看知识点要结合例题和地图 要适当做题 平时有时间要把中国地图看熟 这点很重要 因为考试总是有考到 多归纳考试的高频考点和错题集 这样基本上就可以争取拿多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8:02
从几方面做好 要预习 提出问题 上课划重点 课后问老师同学
平时看知识点要结合例题和地图 要适当做题 平时有时间要把中国地图看熟 这点很重要 因为考试总是有考到 多归纳考试的高频考点和错题集 这样基本上就可以争取拿多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8:02
上课好好听,高考前会有知识点归纳(重在平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8:03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8:02
上课好好听,高考前会有知识点归纳(重在平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