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面子》:爱不应该是控制,而是理解和包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16 18: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31 16:16
在我所接触到的中国式教育中,很多家长总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儿女身上,无论他们是否喜欢,都必须遵从,若有反对,要么会拿出“我是为你好”的温言软语去胁迫,要么来个直接断绝关系的结局来阻止。
对于这样的中国式教育,我称之为集权主义,也就是说在一个家庭里,由父母以垄断的方式掌控孩子的生活,而孩子是没有权利为自己的人生做主的。
在《面子》里却讲述了另一个中国式的教育:在美国从小长大的单亲中国女孩Wil整日被母亲逼着相亲,却不想母亲高蕙兰竟怀上了不知是谁的孩子,因为觉得败坏家风,Wil的外公外婆将母亲赶出了家门,于是母亲住到了女儿家,而女儿也一直隐瞒自己是女同的秘密,因为家庭,两人对爱缄默、畏缩,但两人又因为爱,勇敢、果断。
在这部影片中,与其说这是一部讲述中国人是为其面子而活,不如说是两个“女儿”去改变家庭本质的故事。
在中国式的家庭中很多父母即使在孩子成家之后仍然没有放弃他们作为父母的掌控权,当然,这和孩子是否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勇气有关。像电影中的母亲,结婚多年(虽已单亲),但仍然与父母住在一起,在很多事情上她秉承了中国式儿女的软弱和顺从,这一点从外人的评论中就可以看出:她老爹看得可紧了。
而当母亲怀上了不知是谁的孩子时,她的父亲开始发难了,而这里不仅是人们所看的因为面子问题,更多是因为突然发现自己掌控的孩子竟然脱离了控制,假如母亲一开始就独立生活,从丈夫去世那一刻起便已经有了重新寻找幸福的权利,而不是当发生这种事时,以这种局面来被处理。
其实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式的家庭也存有这样一个问题,从小被父母要求做那做这,无论对与错,父母说了算,等到了成年,本该是开始自己独立做决定的时候,却因为习惯性的依赖父母,造成了独立性的缺失,也就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权,而影片中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当然,这也是她们最可悲的地方,因为被圈养在父母身边,受到父母自我良好式的教育,无法走出去看真正的世界,如同似乎一辈子都要生活在唐人街的华人圈的母亲。
一个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不是因为父母给予孩子多么富有的生活环境,而是他们知道如何在教育上做到换位思考,更好得理解孩子。相对的,作为孩子,其实有时候也是父母的老师。
当女儿准备给母亲相亲时,母亲忽然没有了自信,不仅是因为年龄,还有肚子里的孩子,可是女儿并没有就此放弃,反而赞美母亲,鼓励母亲走出去。相反的,在外公眼中,母亲已经没有了选择的权利,作为母亲的父母,他没有去体谅自己孩子失去丈夫,多年孤身一人的苦楚和寂寞,反而为此责怪,甚至想趁早将母亲与他人凑合,以免损伤自己的面子。
两代人的差异就在于此,一个是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一个是为了别人的眼光屈从生活。在我看来,这其实也是两种家庭教育,一个顾忌他人,一个更在意自己。
这也是我在影片中所理解到:爱不应该是控制,而是理解和包容。相对于母亲这个角色,她其实也是徘徊于这两种教育之间。
从很早知道女儿的取向却未曾提及,到又再次看出端倪,母亲未曾说出任何严词,不以过来人的身份去伤害女儿便可以见之。而从好多现实故事中,假如知道自己儿女是同性恋,一场大吵大闹是完全无法避免的,即使是我如今生活的这个时代,人们无法接受超出自己的认知的事情,不是它们太过先进,而是超出了他们的控制。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当我们无法做出决策,准备受到命运枷锁的禁锢时,身边总是会有幸运之神降临,那个人也许是你的朋友,也许只是一个陌生人,但我更希望是你自己。
当女儿得知母亲是为外公的面子无奈嫁给他人时,女儿不愿母亲受苦,阻止了这场婚礼,并且让母亲去嫁给她爱的人时,孩子的真正父亲也在此时站了出来。而这时,冲破枷锁的母亲带着女儿冲出了婚宴,并让女儿去找她的爱人。
到了这里,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曾经屈从于父母意愿而小心翼翼生活的女儿,而是终于敢于主动站出来去寻找自己生活的女人。
文章开头我说这部影片是另一种中国式的教育,它不仅包含了中国式父母特有的集权主义,但它更为我们表现出家庭教育中孩子与父母之间更重要的是互相理解和包容,这是使一个家庭变得更加和睦欢乐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