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23 09:0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22:09
泸州得名“泸水说”,古称江阳。
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领江阳郡。江阳郡领:江阳县(治今江阳区)、汉安县(治今纳溪区大渡口镇)、绵水县(治今长宁县北)、安乐戍(治今合江县合江镇)。州、郡治今江阳区。夏、商时属梁州之域。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蜀郡,巴郡辖有江阳地,其后在沱江、长江交会处置江阳县。
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
西晋仍置江阳郡。江阳郡属益州,下辖江阳县、符县、江安县。
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南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泸州辖一郡即江阳郡,三县即江阳县、江安县、绵水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改江阳县为泸川县,为泸川郡治。泸川郡辖泸川县、富世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泸州辖泸川县、富义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
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潼川府路迁治泸州。泸州升本路安抚使。
宋末改泸州为江安川,属潼川路。辖泸川县、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
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元35年。
元改江安川为泸州,并废泸川县入泸州,改属四川行省重庆路,辖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
明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升为直隶州,隶属于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辖江安县、纳溪县、合江县。
清雍正五年(1727年),将贵州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
*初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为永宁道治,并与江安、纳溪、合江三县脱离。*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川南区委在自贡成立。1950年1月川南区委迁泸县,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1949年12月1日,叙永解放;2日,古蔺解放;3日,泸县、合江、纳溪解放。
5日,泸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代行县*日常工作。13日,*泸县委员会和泸县*成立。1950年1月17日,设泸县专区,辖泸县、纳溪、合江、隆昌、富顺、叙永、古蔺和古宋8县。
1949年12月设置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县专员公署,属川南行署区。7月10日,经**批准,泸县析出设立泸州市,同月底成立*泸州*,8月15日正式成立泸州市*。
泸县专署驻泸州市,辖泸县(驻泸州市小市镇)、合江、古蔺、叙永、古宋、纳溪、富顺、隆昌等8县。
1952年3月,泸县专署迁隆昌县,改称隆昌专区,后属四川省领导。同年12月专署迁泸州后,改称泸州专区。原由川南行署直辖的泸州市划归泸州专区。辖1市、8县。1952年,云南省威信县水田乡飞地划归四川省古蔺县。
1953年1月12日,泸州市划归泸州专署领导,并为专员公署所在地。(1953年,泸州市改为省辖市,委托泸州专署代管。)
1960年,撤销古宋县,并入叙永县。7月14日,*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
1983年3月3日,泸州市升为地级泸州市,将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等3县划归泸州市管辖。同年5月,四川省*批准设立泸州市市中区。6月1日,*、市*办事机构正式成立。
1985年1月17日,市中区*成立。1985年6月4日,宜宾地区的古蔺、叙永2县划归泸州市管辖。
1995年12月24日,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撤销纳溪县,设立泸州市纳溪区;新设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县*驻地由原市中区新街子街迁至泸县福集镇;对江阳区、纳溪区、泸县的行政区域作相应调整。
扩展资料:
泸州市属*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
但受四川盆地地形影响,泸州市夏季多雷雨,冬季多为连绵阴雨天气,多轻雾天气, 而全年少有大风,多为0-2米/秒的微风。
2016年,泸州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正常略偏多,全年光、温、水充足,属农业气象年景正常偏好年。
年内高温、干旱、连阴雨、风雹、雷暴等气象灾害较常年偏轻;强降温过程次数和强度与常年基本持平;暴雨、洪涝发生次数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30)》正式实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22:10
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远取泸水以为名”,“泸州”作为地名沿袭至今。
泸州古称江阳。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蜀,设置巴郡,辖有包括泸州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置犍为郡,领有江阳县。
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初改泸州为泸县,1935年设置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泸县解放。1950年7月10日,经**批准,泸县析出设立泸州市。泸州先后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泸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地级)、泸州专区专员公署(地级),泸州市(川南行署辖、地辖)所在地。
1960年7月14日,*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1983年3月3日,*批复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市,原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叙永、古蔺5县划归泸州市。1995年12月24日,*批复泸州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设立泸州市纳溪区、龙马潭区。
扩展资料:
截至2017年底,泸州市下辖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和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12个乡、110个镇、22个*事处。
在12个乡中,少数民族乡8个,其中苗族乡6个、彝族乡2个。全市有28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42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市*驻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泸州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22:10
泸州得名“泸水说”,古称江阳。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领江阳郡。江
泸州城市形象logo
阳郡领:江阳县(治今江阳区)、汉安县(治今纳溪区大渡口镇)、绵水县(治今长宁县北)、安乐戍(治今合江县合江镇)。州、郡治今江阳区。
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蜀郡,包括江阳在内的大片土地纳入秦国范围。
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
西晋仍置江阳郡。江阳郡属益州,下辖江阳县、符县、江安县。
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南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泸州辖一郡即江阳郡,三县即江阳县、江安县、绵水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改江阳县为泸川县,为泸川郡治。泸川郡辖泸川县、富世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泸州新貌(31张)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泸州辖泸川县、富义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末改泸州为江安川,属潼川路。辖泸川县、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
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元35年。元改江安川为泸州,并废泸川县入泸州,属四川行省重庆路,辖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
明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辖江安县、纳溪县、合江县。
清雍正五年(1727年),将贵州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
魅力泸州(33张)
*初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为永宁道治,并与江安、纳溪、合江三县脱离。*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川南区委在自贡成立。1950年1月川南区委迁泸县,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1949年12月1日,叙永解放;2日,古蔺解放;3日,泸县、合江、纳溪解放。5日,泸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代行县*日常工作。13日,*泸县委员会和泸县*成立。1950年1月17日,设泸县专区,辖泸县、纳溪、合江、隆昌、富顺、叙永、古蔺和古宋8县。
1949年12月设置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县专员公署,属川南行署区。7月10日,经**批准,泸县析出设立泸州市,同月底成立*泸州*,8月15日正式成立泸州市*。泸县专署驻泸州市,辖泸县(驻泸州市小市镇)、合江、古蔺、叙永、古宋、纳溪、富顺、隆昌等8县。
1952年3月,泸县专署迁隆昌县,改称隆昌专区,后属四川省领导。同年12月专署迁泸州后,改称泸州专区。原由川南行署直辖的泸州市划归泸州专区。辖1市、8县。1952年,云南省威信县水田乡飞地划归四川省古蔺县。
1953年1月12日,泸州市划归泸州专署领导,并为专员公署所在地。(1953年,泸州市
泸州夜景(4张)
改为省辖市,委托泸州专署代管。)
1960年,撤销古宋县,并入叙永县。7月14日,*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
1983年3月3日,泸州市升为地级泸州市,将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等3县划归泸州市管辖。同年5月四川省*批准设立泸州市市中区。6月1日,*、市*办事机构正式成立。
1985年1月17日,市中区*成立。1985年6月4日,宜宾地区的古蔺、叙永2县划归泸州市管辖。
1995年12月24日,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撤销纳溪县,设立泸州市纳溪区;新设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县*驻地由原市中区新街子街迁至泸县福集镇;对江阳区、纳溪区、泸县的行政区域作相应调整。
1996年7月1日,正式实施行政区划调整,泸州市辖三区四县(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 古蔺县)。 [15]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22:11
泸州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春,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包括江阳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西晋仍置江阳郡。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梁武帝萧衍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35年。元属重庆路。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初改泸州为泸县,置永宁道,*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12月3日泸县解放。1950年1月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1949年12月设置泸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县区专员公署,1952年3月改称隆昌专员公署,同年12月改称泸州专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泸州专员公署)。1960年7月14日,*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1983年3月3日*批复同意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市。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22:11
汉武帝时期 在泸州设江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