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24 23: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2 06:53
1938年10月25日,武汉会战结束,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前后投入30多个师团到中国战场,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队手中。从1940年9月德、日、意的轴心国条约开始,太平洋和大西洋已经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在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后,大西洋的局势已经日趋明朗。同时美国也意识到了日本的野心,并渐渐收紧了日本脖子上的经济锁链。到1941年中期,美国已全面禁止向日本出口航空汽油、加工机械和废钢铁等战略物资。同时德军入侵苏联后,日本又面临一个选择,是向北进军西伯利亚攻击苏联,还是向南进攻南太平洋。最后,日本决定在苏德局势明朗之前,不能北进。而最终目标选择了南进。在随后的谈判中,美国坚持日本必须从中国撤军并维持南太平洋现状,同时不断加强美军在菲律宾以及太平洋诸岛的防御兵力,包括部署了作为战略轰炸力量的b-17飞机。英国也向太平洋派出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以增强新加坡的防御。而日本要求以美国停止援助蒋介石并解除出口*为先决条件进行谈判,并在各方面加强进攻准备。由于美国错误地相信英美在太平洋的威慑力量,所以在谈判中拒绝向日本人作出最小的让步,而留给日本的选择就是撤出占领十年的中国或者与美国开战。随英美战略防御部署的逐渐形成以及日本石油储备的不断消耗,丧失耐心的日本选择了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