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28 18: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3 23:27
到底人生中有哪四个大心理问题呢?
问题1、 婚姻适应不良
深圳某公务员H,有过2个月短暂恋爱史,后因性格不合,不欢而散。29岁时,认识了28岁的Z女。Z女勉强算个生意场上的熟手,恋爱情感经历却是个空白。带着对情感的渴求,美好生活的憧憬,三个月恋爱后,与H结婚。半年后,双方已成混战局面,学文科的H经常主导厮打。后经过一个月4次心理辅导,他们的劣质婚姻关系逐步改善。
问题: 表面原因是迫于年龄渐大等形势结婚,感情没有进入浓密状态。此外,由于双方在高位按揭购房,经济压力大,又缺乏沟通技巧,经常发生争吵,直至打架。
深层原因则是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是3至5岁的成长过程中成长不充分,其经历会带到成年,容易因为小事引起冲突、争吵。而且,由于深圳是移民城市,社会支持系统缺乏,父母不在身边、邻居朋友关心少。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发现,性格方面,老公内向、老婆外向泼辣,但每次吵架后,性生活还很和谐。
总结: 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沟通技巧。心理咨询师对他们进行人格的自我完善,逐步有意识改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比如建议双方静心读书,阅读哲学、国学等关于修身养性的书籍。与人多交流、多理性沟通,不要使自己情绪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直至爆发。如果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寻求专业帮助。
咨询后,这对夫妇降低对婚姻的预期,对婚姻的理想主义回归理性,人格边界回归适当半径,自我中心状态得到改善,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人格独立性。
问题2 、婚外恋导致抑郁
某公司副总P男,一表人才,事业顺利,收入不菲,婚姻大致感觉尚可。妻子Y女,有孩子13岁。通过手机简讯,妻子发现丈夫和另一女性的暧昧关系,这给妻子带来灾难般的感受。激烈冲突过后,妻子出现严重抑郁,多次割脉、服药。妻子因痛苦不堪忍受前来咨询。经过认知行为疗法,夫妻关系中的沟通障碍处理,并进行音乐治疗,妻子的抑郁症状显著缓解。丈夫后怕之余“痛改前非”,求得妻子原谅,婚姻重回正轨。
问题: 在深圳,婚外恋所引起的心理问题所占比例较大。由于社会文化的改变,贞节观的变化,诱惑也多,波及到婚姻。面对婚外恋,面对残破的婚姻,自己是什么态度,需要什么。如果夫妻关系很好,丈夫偶尔犯个错,是不是非得离婚。需要清楚自己对婚姻、人生的定位,面对婚外恋,你可以选择挽救和放弃婚姻,不需要动摇价值观,但出了问题的婚姻不一定非得废弃。在生活中,对婚外恋,一是要防患为未然,二是要加强夫妻之间的凝聚力,有时,凝聚力比约束力更有力量。
总结: 首先给自己的生活恰当的定位,用理性、现实主义的态度接纳自己的生活、接纳婚外恋。其实,生活是可以有挫折的,不要因为丈夫的婚外恋就把自己逼到墙角。在作选择的时候,遵循你的价值观,内心的需要,去选择、探索。然后进行沟通,寻求专业帮助,以及社会支持。自己也可以学会换位思考,比如出轨的是你弟弟,是不是就希望弟媳和你弟离婚?婚姻中也可以允许犯错,改错是一种理性行为,咨询师是要帮对方认清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帮助对方探索事情的规律,寻求婚姻情感的帮助,进行思维模式梳理,比如你究竟想要什么?让求助者回归理性,了解矛盾是必然存在。其实,婚姻更像开车,司机要学会驾驶、修车、学会选什么样的路开车,这就是婚姻的经营观。
问题3 、亲子关系不良
某男孩,15岁,父母长期忙于生意,疏于照料教育孩子。孩子沉溺网游,上学爱去就去,作业不做,不沟通且粗暴对待父母。父母想到搬家,前来咨询。咨询师对这对父母的亲子关系信念作了探索分析,教育技巧得到合理建议,重建科学合理平等的亲子关系。
问题: 亲子关系不佳一般表现为孩子的学习状态不佳、及两代人沟通不畅。现在的社会,信息爆炸,应试教育的不合理、孩子的成长环境根本改变,这些都给孩子成长带来消极影响。此外,父母没有上过家长学校,忽视孩子的成长规律,对孩子的成长规律缺乏认知。当然,青春期孩子发育也不均衡,有敏感的,有冲动的,这段时期自尊提高也快,容易引发冲突,情绪对立。
总结: 父母需提高对孩子成长规律性的学习,要认识到以行为调节行为的做法不当。比如,孩子如果没考好,就不能出去玩之类的调节方法。要尊重孩子,加强理性沟通、交流,并寻求专业帮助。提高教育技巧,了解掌握孩子教育发展规律。前来咨询主要以问题少年多,如厌学、网瘾等,咨询后,不少父母对教育规律恍然大悟。其实,父母允许孩子有情绪,帮助孩子正确管理情绪,对正当需求予以满足,因为任何改变都需要时间。
问题4、 职业枯竭
某男生W,27岁,设计师,酷爱文艺。23岁起每天苦闷中摸滑鼠搞广告设计。待遇不错,加班多,内向不屑沟通。老板对大家不错。一直不忍辞职去找梦,家里也需要自己挣钱。走进咨询室,主诉“不知道为什么近来很悲伤,常常流泪”,未开口眼眶已红。这几个月经常跟同居女友吵架;为了几张打印纸,跟同事发生口角,还摔了茶杯。
问题: 属于典型的职业枯竭现象。对其进行分析性治疗,价值观的探索,生活信念的调适,指导阳光生活秩序的建立,特定的放松训练,帮助W男走出枯竭状态,阳光回到脸上。
总结: 职业枯竭表现为抑郁、焦虑、没有价值感、疲倦、职业倦怠感等。企业对员工要有人性化关怀,可以引时专业化心理机构对员工辅导。企业提供更健康的企业关怀,进行科学的员工辅助计画。个人则可以调节生活,改变认知,学会感恩。学会接纳生活,接纳不完美的企业,对自己反思,进行自我探索,调节自我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