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28 18: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4 14:31
探析《兰亭集序》中“趣舍万殊”之“趣”:趋义还是取义?
在古代文学的瑰宝《兰亭集序》中,一句“趣舍万殊”引发了不少学者的深思。这里的“趣”字究竟是通“趋”还是“取”呢?答案似乎无需过多质疑,因为经得起历史沉淀和文献验证的,往往是最为可靠的选择。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趣舍”在古文中的常见运用。在庄子的《秋水》篇中,“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这里的“趣”即“趋”,强调的是进,奔赴之意。与《兰亭集序》中的“趣舍万殊”相呼应,它揭示了人生态度的抉择:进退之间,人生百态。
然而,关于“趣舍万殊”的解释,现代教育和网络上的观点并不尽然一致。有人试图将“趣”通“取”,但这显然忽视了古汉语的演变逻辑。取的本意源于古代的割耳,与“取舍”之意相去甚远。在魏晋时期的文献中,我们找不到“趣”通“取”的确凿证据,因为通假字往往是复杂字替代简单字,而“趣”与“取”在字形和字义上并不符合这种规律。
通假字,是历史语言的微妙之处。它反映的是特定时期和地域的语言习惯,而非普遍通用。如果仅凭一书一例,而无其他文献支持,那只能视为个别笔误而非通假。《兰亭集序》的“趣”字并未被证实通“取”,这需要我们严谨考证,而非主观臆断。
另一方面,有人提出“趣”通“促”,认为《史记·绛侯列传》中的“趣为我语”即为此例。然而,“趣”在这里意为催促,与“趣舍万殊”中表达的进退选择相去甚远,显然不适用于《兰亭集序》的语境。
综上所述,尽管“趣舍万殊”中的“趣”字可能引起误解,但历史文献和古汉语的逻辑告诉我们,这里的“趣”应理解为“趋”,即进退选择之意。《兰亭集序》中的这一短语,揭示了人生道路上无数不同的选择和态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