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28 22:5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8 18:43
译文:悲哀没大过心死,而身死还在其次。
出自:《庄子·外篇·田子方》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庄子的散文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司马迁在《史记》用精练的一二百字介绍了庄子的生平,并未提起庄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外篇·田子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8 18:43
“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人的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即使人死了也比这种情况为好”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8 18:47
1678559605你可以百度搜索 小说根据地 进这个网站找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8 18:46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译文:悲哀没大过心死,而身死还在其次。
欲语泪先流。
译文: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出自《庄子·外篇·田子方》。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
欲语泪先流出自《武陵春·春晚》。
《武陵春·春晚》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
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扩展资料:
哀莫大于心死源于《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啊!这可不明察吗!最悲哀的莫过于心死,而身死都还是其次的。”
关于“心死”有四种解释。
1、是指精神上崩溃而甘于自弃。出处见上文所引《庄子》。
2、是指道家所谓的心无杂念,达到无我的思想境界。《列子•汤问》中说:“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张湛的注说:“所谓心同死灰,形若槁木。”
3、是指哀痛至极。南朝梁代江淹《别赋》中说:“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4、是指绝望。杜甫《喜达行在所》诗之一:“眼穿当落日,心死着寒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陵春春晚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8 18:49
意思是:悲哀没大过心死,而身死还在其次。
出自《庄子·外篇·田子方》。
原文: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欲语泪先流。
释义:悲哀没大过心死,而身死还在其次。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在这里对心的理解可以是人的思维器官,孟子:"心之官则思”,这里把“心”理解为思想或观念,那么庄子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最悲哀的莫过于人的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因为庄子主张自由自在的活。
扩展资料:
哀莫大于心死源于《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啊!这可不明察吗!最悲哀的莫过于心死,而身死都还是其次的。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司马迁在《史记》用精练的一二百字介绍了庄子的生平,并未提起庄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