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31 13: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0 19:32
道德物化理论要求我们打开技术黑箱了解工程蓝图如下:
当代技术哲学共有面向社会的、面向工程的和应用技术伦理学三条路径。其中,前两者来自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应用技术伦理学与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则相伴相生,并如影随形。关于具体的技术与技术物的伦理研究成为了技术哲学与伦理学的共同论域。
荷兰学派是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重镇,关于道德化技术与物性伦理学的研究极具特色,并尝试新的伦理研究。在这种尝试中,“将技术道德化”逐渐成型。
“将技术道德化”源自荷兰哲学家汉斯•阿特胡斯(HansAchterhuis)于1995年所提出的“将装置道德化”(Demoraliseringvanapparaten)。彼得•保罗•维贝克(PeterPaulVerbeek)受阿特胡斯“主张人类应永久停止人与人之间的互相道德化。
而开始将技术道德化”的启发,推进关于物的道德维度研究。2005年,《物何为:对技术、行动体和设计的哲学反思》(WhatThingsDo:PhilosophicalReflectionsonTechnology,Agency, andDesign)一书,以物在技术文化中的作用。
对人类的影响及物应当如何被设计等问题为靶向,从物性技术哲学的视角,展开对人与技术、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哲学分析,这种将物置于哲学论域中的方式,极具创意,但也遭遇到诸如“对物所产生的物质条件、物设计的社会政治维度和物的应用语境。
自由的道德政治理论是如何有助于我们对技术的评价”等并未给出系统的说明,其关于物道德的阐述也不系统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