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3: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8:29
岩溶又称“喀斯特”,它是具有溶解能力的水在不断交替运动中对透水的可溶性岩石进行以溶蚀作用为主,并伴有侵蚀、冲蚀作用的地质现象。岩溶现象首先起因于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解作用。这种化学作用又为物理作用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导致水的机械侵蚀和岩体重力崩塌,进而又为化学作用的加剧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可溶性岩石中形成了大小不同和形态各异的空洞。
纯水的溶解能力很微弱。只有当水中含有侵蚀性CO2时,水才对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将CaCO3带走,留下不能溶解的残余物质。
溶解于水中的CO2与水化合成碳酸:
普通水文地质学
碳酸对石灰岩发生作用就产生易溶的重碳酸钙:
普通水文地质学
重碳酸钙呈Ca2+和HCO-3离子形式溶解于水中,并随水而流失。
此外,在含CO2的水中,产生H+和HCO-3。CO2在水中的含量越多,H+也越多。H+是很活跃的离子,当含大量H+的水对石灰岩作用时,H+就会与CaCO3中的CO2-3结合成HCO-3,而使Ca2+溶解于水中。
因此,在含有CO2的水与CaCO3作用时,形成HCO-3的方式有两种:一是CO2+H2O→H++HCO-3;二是剩余的H+与固相的CO2-3化合成HCO-3。这就是含CO2的水对CaCO3溶解作用的实质。
上述化学反应,主要取决于H+的浓度。当水的pH<7时,则有足够的H+与CO2-3化合成HCO-3,使CaCO3溶解。当水的pH>9时,那么除去HCO-3以外,水中还有相当数量的CO2-3,它将与溶解于水中的Ca2+重新结合成CaCO3而沉淀。
在岩溶作用过程中,溶解流失的CaCO3远远多于重新沉淀的CaCO3,因而在岩体中溶蚀成各种空洞,进而引起地下水流的机械侵蚀和洞顶崩塌,结果更促进岩溶作用的发展。
因此,岩溶空隙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①岩石必须是可溶性的;②岩石必须具有透水的孔隙或裂隙;③水必须具有溶蚀能力;④水必须不断流动和交替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