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LLM多到看不过来?先看这26个SOTA模型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27 02: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7 14:42
在AI研究的前沿,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MM-LLM)正成为瞩目的焦点。腾讯AI Lab等机构联合发布了一篇详尽的综述报告,深度剖析了MM-LLM的架构、训练策略以及业界的26个顶级模型。这篇报告旨在揭示MM-LLM如何利用大规模语言模型(LLM)的力量,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以及在模态对齐和意图理解中的革新挑战。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令人惊叹的模型,如GPT-4和Gemini,它们在内容理解、生成和转换领域的突破。
首先,核心组件包括:Modality Encoder/ME,负责整合不同模态的输入,提取特征;Input Projector,将编码后的特征与文本特征空间同步;而强大的LLM Backbone,如Flan-T5、ChatGLM等,传承了零样本泛化、少量样本学习、CoT和指令跟随能力,能处理多种模态并输出文本或信号。
报告中特别提到的模型阵容强大,包括但不限于:PaLM、LLaMA和Chinchilla,它们作为MM-LLM的基础,展现了多模态的卓越性能。输出信号通过Output Projector映射,引导各模态生成器,如图像用Stable Diffusion,视频用Zeroscope,音频则有AudioLDM-2。
MM-LLM的训练过程分为预训练(MM PT)和指令调优(MM IT)两个阶段。在预训练阶段,通过PEFT优化LLM,使不同模态项目器相互匹配;指令调优则针对指令格式数据集进行微调,增强零样本性能,如通过SFT和RLHF提升与人类意图的契合度。
报告中精心挑选了26个最先进的MM-LLM模型,例如Flamingo、BLIP-2和VideoChat,它们各自在模态理解和生成任务中独树一帜。业界提供了多种创新协议,例如InstructBLIP,不仅更新了Q-Former,还支持灵活的特征提取;PandaGPT则以通用性见长,能理解多种模态指令。
未来,MM-LLM的发展趋势将从多模态理解转向模态生成与转换的深度融合,强化对话互动的流畅度,并拓展模态的丰富性,如使用更高质量的数据集。同时,研究者们也将关注模型架构的优化,以实现更高效的部署,并设立具有挑战性的基准,衡量性能的进步。
总的来说,MM-LLM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革新着AI领域,每一个模型都在为提升多模态交互体验而努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突破性的成果,以及在模态理解、生成和转换方面的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