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9 13: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9 03:18
长期以来,人们对医学与心理学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缺乏足够的重视。医学的重点仅集中于研究生物学的改变,也就是从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等方面去探究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人们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这一模式的确为医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伴随着医学史上血液循环学说和疾病的细胞损害学说的确立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各种维生素和激素的研究成功,直到近代,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器官移植的应用等等辉煌成就,无论在认识疾病,还是在治疗、预防疾病方面,都为现代和未来医学奠定了基础,无疑都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随着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在医疗实践中,这一模式也逐渐暴露出种种缺陷和消极影响,最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偏离了作为医学对像“人”的完整性,从而大大阻碍了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很明显,医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门类相结合的科学。
近年来,世界医学的潮流逐步转向“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医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也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医学心理学的迅速兴起,也正是反映了这种趋势。
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一方面,它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哲学中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也就是心身关系问题,它与认识论和辩证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又是一门用途广泛的应用学科,从管理国家到商品买卖,凡是与人打交道的部门都有心理活动的规律在起作用。
在每一个新的学科中都包含着物质运动的较为简单的规律,但也总有一些无法用以往的学科来解释的、更为特殊的新规律,就像我们不能单用物理和化学的知识来解释生物学一样,也不能完全用神经生理学的知识来解释心理学。所以,心理学的发展必然会对人类有关的各学科产生重大的影响。有人预言,新世纪的心理学有可能成为一门带头学科,它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将成为与现代化建设联系最密切的基础学科之一。
医学心理学是近代从心理学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由于有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参与研究,如心理学家、临床医师、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等,所以在其定义和研究范围上还不统一,理解上也各有差异,因而出现了诸如行为医学、临床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等概念,但其实质在较大程度上都是雷同的。它包括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对躯体健康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的测量技术,对精神疾病等各种疾病的心理障碍现象进行研究,以及保健和防治疾病中的心理学方法等。
医学心理学要求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事实上,医学自产生以来,就与心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简单说来,心理学在医学领域有以下6个方面的应用:
(1) 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心理 *** 与疾病的关系开始受到重视。一个人是向着社会和自然界开放的机体系统,自然或社会环境可以通过"心"、身两个方面对机体发生影响,引起机体的某系统、器官直至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变化。无数事实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可对躯体健康起到有利或有害的影响。所以,心理社会因素也像各种致病的物质因素一样,可成为致病的重要原因。
(2) 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
由于时代的不同,人类的疾病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旧中国,营养不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是当时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原因。解放以后,这方面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已控制了烈性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也被基本消灭,人群中最常见的病死原因已从过去的传染病转变为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而这些疾病被认为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在发达国家综合性医院的门诊病人中,纯属躯体性疾病的患者约占三分之一,神经官能症和心身疾病患者约各占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患者数要占门诊病人总数的60%~70%。在国内也有类似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