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8 12: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3 02:35
道光七年(1827年),穆彰阿入军机处学习行走,次年授军机大臣,清朝承袭明朝,不设立宰相职位,但时人基本认可“军机大臣兼任大学士是真宰相”的看法。道光十七年(1837年),穆彰阿更是被擢升为首席军机大臣。权倾一时,他曾利用主持各种考试的机会,广结党羽。《清史稿》记载他“自嘉庆以来,典乡试三,典会试五。凡复试、殿试、朝考、教习庶吉士散馆考差、大考翰詹,无岁不与衡文之役。国史、玉牒、实录诸馆,皆为总裁。门生故吏遍于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时号曰‘穆党’”。
当然,穆彰阿还是有爱才之心的,也有识人之能。例如,所谓“穆党”中有一人,本是殿试三甲四十二名,成绩并不优秀,进不了翰林院。按照当时的一般情况,即便出仕,也很难飞黄腾达。
但是,此人策论见解独特,穆彰阿极为欣赏,朝考之时(科举殿试一甲三人立即授职,二、三甲进士授职入官前,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次),穆彰阿给了他不错的评价。之后,穆彰阿亲自指导此人工作,还向皇帝推荐之。帮助此人后来一步登天,做到了兵部侍郎。此人就是在家丁忧期间,凭借侍郎职位练兵,镇压太平天国的曾国藩。可见穆彰阿的眼光毒辣。
有趣的是,穆彰阿体现出其风度不凡,似乎有容人之雅量。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穆彰阿曾尽力主张罢黜林则徐,战争后期主张“议和”。这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任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的王鼎,曾在皇帝面前,痛斥穆彰阿的“祸国殃民”,叱穆彰阿为祸国的“秦桧、严嵩”。
穆彰阿很“大度”的不与之争辩,之后王鼎效法春秋时卫国史鱼尸谏,自杀来反对穆彰阿(讽刺的是,王鼎的墓志铭竟然是穆彰阿写的)。
这么看来,穆彰阿是个忠臣,还有气度,但是历史是复杂的,穆彰阿善于“逢君之恶”,之前的文章讲,道光皇帝其执政中后期,年过半百,精力无法跟得上清朝专制君主乾坤独断的要求,曹振镛逢君之恶,揣摩上意,说那些直谏的言官是给皇帝“添乱”为功劳,并献计:“皇上几暇, 但抽阅数本, 见有点画谬误者, 用朱笔抹出。
发出后, 臣下传观, 知乙览所及, 细微不遗, 自不敢怠忽从事矣。”也就是说曹让皇帝对臣下的奏折吹毛求疵,抓文章的细枝末节,找出谬误之处,就借此机会突出皇帝明察秋毫,让臣下不敢再提意见。之后朝臣们“皆矜矜小节, 无敢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