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历史“贞观之治”现象产生的原因,大约300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9 06:0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5 11:21
《谏太宗十思疏》的核心是“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历史原因
1。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是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2。隋开创了大运河,丝绸之路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造就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鄙在当时,功在千秋
3。前期的李世民汲取隋失败的教训,正如汉朝初期汲取秦灭亡的教训一样,让百姓修养生息,李世民自己也基本能虚怀从谏。但是,晚期的李世民变了,不在那么虚怀从谏,不在让百姓修养生息,而是好大喜功,征服高丽失败。这些是贞观之治不能持久的原因。
史书记载:
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这就是封建史家所描绘的“贞观之治”。贞观时期似乎真是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人民真是过着安居乐业、富足美好的生活。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社会图画啊!事实真的这样么?有一点,但被夸大了。在贞观时期,农民生活还是很苦的。隋炀帝时,人民为逃避苛重的徭役,自残肢体,称之为福手”、“福足”,贞观时期,这种“遗风犹存’”。它说明了在封建社会的治世,人民的负担依然沉重,生活很艰苦。唐朝,尤其是李世民,被历代历史学学家夸大美化了。贞观时期比乱事当然好,也比一般的和平时期强,但远没有现在通常吹捧的那样美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5 11:26
《谏太宗十思疏》的核心是“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历史原因
1。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是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2。隋开创了大运河,丝绸之路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造就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鄙在当时,功在千秋
3。前期的李世民汲取隋失败的教训,正如汉朝初期汲取秦灭亡的教训一样,让百姓修养生息,李世民自己也基本能虚怀从谏。但是,晚期的李世民变了,不在那么虚怀从谏,不在让百姓修养生息,而是好大喜功,征服高丽失败。这些是贞观之治不能持久的原因。
史书记载:
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5 11:22
你十中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