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7 09: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2 03:12
《菊花·点绛唇冷香菊》咏菊花诗鉴赏
王十朋
霜蕊鲜鲜,野人开径新栽植。冷香佳色,趁得重阳摘。预约比邻,有酒须相觅。东篱侧,为花辞职,古有陶彭泽。
在我国,从汉代开始.就有了在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赏菊并喝菊花酒的习俗。到了唐代,孟浩然还在《过故人庄》一诗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王十朋这首词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也是饮酒赏菊的闲适之作。
词一开头:“霜蕊鲜鲜,野人开径新栽植。”首先从菊花的颜色和来源着笔,描写菊花之色。词人用的是“霜蕊”二字。其花洁白如霜,说明此为白菊。用霜来修饰菊花,第一切时,因为“菊花天气近新霜”(陆游)。农历九月菊花开时也正值霜重之时。第二合于物情。白菊之色类同霜雪。所以唐代诗人刘禹锡早就在《和令狐相公玩白菊》一诗中说:“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那么,词人眼前这雪白的菊花是怎么来的呢?词人进一步交待说是“野人开径新栽植。”“野人”,乡野之人,即农夫。这白菊是农夫现开辟了小道,弄来花苗,新栽植的,是当年初开的菊花。接着,词人的笔锋又转向白菊的香与色:“冷香佳色,趁得重阳摘。”说其香为“冷香”是真实贴切的。试想:菊花开放之时飒飒西风,阵阵清寒,“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无情的寒霜一天比一天浓重,菊花怎么能不“蕊寒香冷”呢? 因此,“冷香”一词准确地刻画出九月秋菊的特殊气味。“冷香”二字之后,词人又加上“佳色”两个字,何以言佳呢? 白菊似初降秋霜,如白玉作成,那晶莹洁白、玲珑剔透的花朵似乎是从月宫中生长出来的,所以唐人李商隐早就说它“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和马郎中移栽白菊见示》)因此称之为“佳色”是合情入理的。既然白菊有如此之香,又有如此之色,所以词人便要“趁得重阳摘”。菊花在九月九日前后是最盛之时,无论其香其色都到了最佳时期,一般大凡赏菊或饮菊花酒是决不会错过这个良机的,何况此日饮菊花酒又是传统的习俗。因此词人怎么能不“趁得重阳摘”呢? “趁得”二字极富表现力,反映出词人那种急不可待和兴冲冲的情态,使词的境界更增添了活力。
词人下片紧承上片末二句,一开始先推开一步,写重阳节前词人为重阳赏菊和饮菊花酒所作的准备:“预约比邻,有酒须相觅。”“比邻”即近邻。“预约”二字充分表现出词人对重阳饮菊花酒一事重视的程度,事先作了充分准备。赏菊之时有酒相佐才更有乐趣,同时,有菊无酒,特别不能喝上几杯菊花酒那可太扫兴了。因此词人要求邻人有酒不能单单自己受用,一定要找我。词人当时的心态,即对菊对酒的兴致全在这“预约”和“须相觅”几个字里边了。
词的最后三句,笔锋一转,由菊而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东篱侧,为花辞职,古人陶彭泽。”“东篱”一词出自陶渊明《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一句。“为花辞职”一句从字面上看似乎言过其实。但细玩其意,是别有寓意的。因为这“花”决不纯指菊花这一植物本身。它代表着一种很深的意蕴,要弄清这一点,一要简要分析一下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二要看一看王十朋本人的生活态度。
陶渊明给人的印象充满隐气。不过他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隐居道路的。他早年曾有入世之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可当他步入仕途,在官场上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看到了政治的黑暗,官场的丑恶,世态的炎凉,灵魂受到压抑。他又生就一身傲骨,不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在官场上呆不下,受不了,实在向往那与天地精神往来、自然、淳朴的田园生活,为此他最后象羁鸟归旧林、池鱼归故渊一样辞官归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他飘飘然东篱下采菊,悠悠然而南山自现,飞鸟、夕阳,大自然的一切都与他融成一体,似乎同他同呼吸,共命运,他自己似乎成了自然风物中的一部分。进入了无我之境。因此,“为花辞职”实际上是为田园山水这自然淳朴、恬静安然的净土而辞职,是为了保持自己高洁的操守而辞职。王十朋这里说是“为花辞职”,举重若轻,只这一笔便“尽得风流”了。词人自己在生活态度上有些象陶渊明:这就是他也喜好自由和自然真淳的生活环境。当他在朝中为宰相陈倬所忌,不愿再看到官场上的争斗,所以便请求外放,虽然不象陶渊明那样坚决,干脆归隐田园。但基本精神是相似的。他对陶渊明的行动更是十分欣赏的,因此他在词的最后两句中才写上“为花辞职,古有陶彭泽”两句,表现出自己对陶渊明的向往之情。
这首词在艺术上可称道之处是刻画描写深切物情。如开头一句写白菊之色用“霜蕊鲜鲜”四个字,第三句写菊之香用“冷”字修饰,都精切传神。另外在表现自己情态上也见功夫,如写自己对重阳赏菊和饮菊花酒的兴致只“预约比邻”几个字便淋漓尽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