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4: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1:13
古代科举制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四大发明”之外的又一伟大发明。但科举制度除了文科考试,武科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所称的“武举”,与文科考试一起促进人才的均衡发展。而武举的第一名称作武状元,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后备力量,这一制度对历代的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武举起自武则天,创始于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为了巩固统治,选拔人才,仿照科举制设立武举,并且还允许平民参加。虽然武科举是同样是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重要方式,但在浩浩荡荡的科举制中,武举一直尾随在光芒万丈的文科科举之后,并不很是引人注意,然而仍有众多留名青史的人。例如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清代马全、明朝武将许泰等。
目前关于武科举的研究渐多,武状元的出身地也引起注意。上文所提到的武将中,郭和马皆出身山西,许来自江苏,而类似于三人,历代其他武状元籍贯也集中分布在华北、华东一带。今就此种分布规律的原因一探究竟。
通过对历代武状元的分布做统计,可以得出如下数据:华东地区有 125 位武状元,占总数的 57.6%,是武状元最多、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华北地区有 57 位武状元,占总数的26.2%,分布也相对集中,西北、西南、华中、华南较少,共有武状元34 位,合占总数的 16.2%。 从省域层面来看,各省武状元分布也不均衡,集中分布浙江、河北、福建等省份。
华东地区有 125 位武状元,占总数的 57.6%,是武状元最多、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华北地区有 57 位武状元,占总数的26.2%,分布也相对集中,西北、西南、华中、华南较少,共有武状元34 位,合占总数的 16.2%。
从省域层面来看,各省武状元分布也不均衡,集中分布浙江、河北、福建等省份。总体上来说,中国武状元呈聚集分布的特征,各朝又有所不同。但不管如何分布,是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缘*对武状元分布的影响
在唐朝状元中,记载下来的有41人,除了籍贯不详的19位外,剩下的22位有11个来自山西。可见,在唐代山西人打遍天下无敌手;其次是陕西、河北。有一句说得比较准确:“天下武功,半出河东(在唐代主要指山西一带)”。那山西人又是如何撑起了武举制度呢?
可以说唐代的发家之地是山西,唐高祖李渊起兵,依仗关陇集团支持,但其本身是太原留守,发兵的武力支撑依旧来自山西,比如晋阳起兵,太原乃“天下精兵处”。可见地缘*对武状元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其他武状元人数产生较多的宋明清也是同样。
唐高祖李渊
比如宋代,宋朝时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良完善,武举分比试、解试、省试和殿试,科目除了武艺,还加了文化科目。唐朝的武艺科目:负重、翘关等变成了弓弩取代,而文科则增设了程文考试,包括策文和兵书墨义,也就是既要将兵书的意思翻译过来考察理解,又要根据边疆时事考察运用。这些变化有利于将武将从五大三粗的“莽者匹夫”,变成拥有一定策略的人。
但由于偏安*的影响,*中心偏向南方,尤其是东南方,武举鳌头的山西也被江浙一带所取代。而明代也同样,*版图扩张,*中心在南京,故武状元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到了清代,*中心重回北京,故而武状元的集中产生区又重新回归北方。
经济差异对武状元分布的影响
经济是*的基础,因此经济格局的差异是影响武状元分布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黄河地区作为我国的发源地,具有重要地位,孕育了中华文明。而唐朝的经济文化活动也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长安九城路,七里五侯家”种种诗词莫不说明了长安城的繁华。而唐朝的武状元自然就在山、陕这些黄河中下游之地了。
安史之乱后,一度繁华的唐朝没落,经济重心由南向北移动,北宋时期南移基本完成,一来*上偏居南方,促进经济发展;二来由北方迁去南方的工匠手艺人也为南方带去了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发展。
文化教育水平提升,武举此时也重视文化,因此文武两状元不难拿下。因此长三角地区的武状元此时远远超过北方,且还是“有文气”的武状元。再到清朝时期,虽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但北方也得到了发展,*中心在北京,但南方也产生了不少姣姣武状元。
清朝武状元
军事南北差异、历史因素的影响
武状元的分布还与军事、历史传承有关系。中国历代战事总的来说是北多南少。北方由于少数民族,尤其是蒙古族,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忧患。从公元前 221 年至 1840 年,我国共有重要战役 721 起,其中北方548 起,占 76%,而南方只有 173 起,占 24%,全国战事北方约占 3 / 4中国历代战事总的来说是北多南少。
北方由于少数民族,尤其是蒙古族,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忧患。从公元前 221 年至 1840 年,我国共有重要战役 721 起,其中北方548 起,占 76%,而南方只有 173 起,占 24%,全国战事北方约占 3 / 4 。故历来唐、宋、明、清北方总体以武者为多,与武状元空间分布有较高的空间耦合性。
而到了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倭患严重,倭寇的不断*扰在当时产生了“海防”、“塞防”之争,这一时期急需可以平定南方倭患的武者,因而这一时期东南沿海产生的武状元数量较多,空间分布较为集中。
明朝出战倭寇
历史传承与武状元分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如武状元的空间分布与武术之乡就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例如南拳发源地——浙江平阳县,亦是全国武术之乡,一*生了 15 名武状元,占总数的5.28%。其他武术之乡诸如佛山、沧州,历史上也都产生了多个武状元。
其次,中国文武状元总体呈现“南文北武”的特征,在明清两代尤为明显,宋明时期则更偏向华东南方一带。
中国传统文化重文抑武,对武举的看重程度远远低于文举,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使得武状元产生的数量远少于文科举,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也未引起足够重视。但武状元作为武科举的产物,在促进*、经济、军事发展上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从武状元分布集中在华北、华东两带,也可窥见其后的*演变、经济格局差异,以及军事战争的变化。不同的因素共同作用下,促成了武状元分布的地区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