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6 10: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06 11:12
科学实在论何以在哲学领域显得“庸俗”?
对于一些哲学家来说,"庸俗"这个词或许略显贬义,然而,用Williamson的观点来看,他们实际上是在延续一种古老的传统,只是增添了自然主义这一新的信仰标签。物理主义者或自然主义者表面上拥抱了经验主义的外衣,但实际上,他们以理性主义者的思维方式运作,将自然主义视为一种不容置疑的教条,将其纳入了他们预先设定的信念体系中。
当面对那些关于“科学如何知道”的质询时,粗鄙的科学实在论者会直接给出简洁的回答:科学就是知道。这种不容置疑的信念,似乎无可辩驳,但正是这种简单粗暴的二元对立,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误区。真正有意义的经验需要理性结构的引导,如同蜜蜂和蚂蚁的世界,尽管它们也有“经验”,但这些是否具备科学价值呢?
这种“粗鄙”其实背离了科学精神。科学家的本质是对世界背后原理的探索,而粗鄙实在论者却试图用“你知道答案,照抄即可”的论调堵住质疑的口。这种教育方式仿佛在说:“别问为什么,考试不考,你这样磨蹭只会阻碍进步。”这种对科学探索的抑制,实则是对哲学质疑权的剥夺,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
有人甚至讽刺地说,哲学的唯一价值在于将人们从更糟糕的哲学困境中解救出来,粗鄙的自然主义和实在论正是这种“糟糕哲学”的典型代表。然而,如果我们寻求一个不那么粗鄙的视角,答案并非如此简单。真正的科学哲学需要深入挖掘,需要哲学与科学的交融,而非单纯的对立与排斥。
在这个复杂的问题面前,我们呼唤的是一种更为开放和包容的讨论,一种能够超越教条,追求真理与理解的哲学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科学实在论在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将其贴上“庸俗”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