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做出"四个选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06 02:3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23:59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正是由于这“四个选择”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转变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的成立,被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光辉历史。这部史诗,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奋斗和探索,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指导思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其先进性,最根本的是因为她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民就在与众多思想和理论的比较中认识到,这是能够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总趋势。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席卷欧洲的1848年革命爆发。
马克思恩格斯极为关注这场斗争,认为这是可能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道路和准备基础的革命。然而,无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并没有很快发生。
马克思恩格斯对此作了反思,认为“在这种普遍繁荣的情况下,即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整个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也就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
扩展资料:
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多方面的执政成就:
政治上,建立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初新政权的建立过程看,新政权的建立一般经过三个步骤,先是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安定新解放地区的局势。
第二步,协商产生临时性政权;第三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正式的政权。政权的参与者来自方方面面,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
经济上,恢复了被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1949年国民党逃往台湾时,带走了大陆多年积累的黄金、白银、外汇和重要文物,留给共产党的完全是一副烂摊子。有人等着看共产党的笑话。这严重低估了共产党人的能力。
我们党内不光有经济行家,更重要的是能用正确的政策调动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对农民,实行了土地制度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得了七亿亩土地;对工人,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国营经济,使他们感到政治和经济上都得到了解放。
对民族工商业者,不光不没收他们的资产,反而还通过加工订货等方式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些办法,使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就恢复到旧中国的最高水平,还迅速解决了国民党留下的严重通货膨胀问题。
外交上,荡涤了帝国主义的污泥浊水。新中国建立前夕,党中央还在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就提出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其中一条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国防上,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武装干预,战火迅速烧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美军还进入台湾海峡,直接干涉中国内政。
从1953年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实现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能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作用,起码使中国不会出现有的发展中国家的贫民窟现象。
改革开放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农村也全面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有人认为改革否定了当年的改造。这完全是误解。当年改造建立起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改革是对原有基本制度的丰富和完善,绝不是要否定它。
新中国建立初期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也发挥着很大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使来自各方面的人大代表表达自己的诉求,实现真正的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使中国政治有稳定性连续性,避免多党制国家无法避免的政治恶斗,协商民主能更好地凝聚全社会的共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少数民族群众体会到各民族的平等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还领导人民为建设国家做出巨大努力,建立了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
实现了“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奠定了中国真正的大国地位;中美关系接近导致整个西方世界同新中国关系改善,为后来的对外开放创造了前提条件;还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23:59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1]正是由于这“四个选择”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转变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
一、“四个选择”解决了中国发展的四个历史性课题
中国的近代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历史.要实现民族复兴、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我们必须在中国发展进程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四个选择”解决了中国发展的四个历史性课题.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领导者的问题.在近代历史的发展中,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没有独立,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状况,必须有一个能够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强有力的领导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不少仁人志士担当这一领导者,也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最终没有能够胜任领导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和国家状况的历史任务.
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当时,没有人会预料这个只有几十个人的弱小政党,在今后能够成为领导几亿、十几亿人口的伟大政党.但历史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这一点.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靠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奋斗中取得的丰功伟绩确立的,是成千上万共产党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是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的不懈努力而得到认可的.只要不带有偏见地尊重历史,那么,谁也不会否认这一事实.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先进性的党,是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家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就没有初步进入小康的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指导思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其先进性,最根本的是因为她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民就在与众多思想和理论的比较中认识到,这是能够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它的理论本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实践发展、人们认识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创立到今天,160 多年的历史中,马克思主义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成果.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原动力,国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载体,马克思主义必将在实践中,在世界范围内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今后的实践仍将继续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中国社会制度的问题.社会制度是中国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得出的基本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导致中国在近代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资本主义制度是世界其他国家获得成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这一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极大限制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中国没有形成成熟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缺乏领导力量.中国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又进一步制约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迅速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立足本国实际,开辟了一条既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又区别于西方旧式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道路.正如毛泽东在 1956 年 4 月 4日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方针政策……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中国跨越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这符合中国特殊国情下的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国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 11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指出:“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
社会主义是一种制度,也是一条发展道路,二者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制度,社会主义反映的是社会性质问题,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本质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的共性,不具有这一特征,就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作为道路,反映的是通过走什么路、实行什么模式来建设社会主义.由于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各个国家历史文化传统不一样,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国家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同的发展道路体现的是不同国家发展的特色,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走出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论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客观规律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解决了中国发展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条件.但是,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解决了中国发展的所有问题.中国发展该走怎样的道路,这一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提供具体答案;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还刚刚开始,不可能有现成的经验.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只能在实践中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曲折的,我们有过失误、有过折腾,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正如邓小平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所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3](P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第一,这条道路不是教条地、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是实事求是地、灵活地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新马克思主义.第二,这条道路不是照搬别国的模式,而是切实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具体化、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选择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既是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大转变,也是发展道路和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改革开放既改变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也使我们在新的道路和体制机制下,对社会主义进行着全新的实践.改革开放 30 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 30 年不能相比的.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绩为世界所瞩目,全世界都为中国发展的奇迹感到震惊.所有这一切,归结为一个不可动摇的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是符合国情的选择.
二、“四个选择”深化了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四个选择”中,前“两个选择”是选择领导者和指导思想,后“两个选择”是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从整体看,“四个选择”贯穿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并随着实践发展不断深化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考验,以及与其他政党和各种主义的比较鉴别中作出的正确抉择.中国革命斗争的事实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承担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历史重任.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科学的理论,才能作为指导思想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就是找到了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是找到了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先进社会力量与先进理论的结合,为中国社会发展奠定了基本条件.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前“两个选择”的基础上,为实现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的选择.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选择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创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征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领导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该怎样走,我们党没有经验,需要从头开始进行探索.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既以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为前提,又深化了对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适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能不能适应从领导武装斗争到领导经济建设的转变,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新的考验.事实证明,尽管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选择面前有过失误、走过弯路,但依靠自身的力量纠正了错误,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是值得信赖的,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挑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基础上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作过具体论述,社会主义该怎样建设,经典马克思主义也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理论总结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不能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能不能融入中国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不能指导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深化了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无论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实践,或者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不成功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能够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是在前“三个选择”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要求作出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又一次历史性选择.改革开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解决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课题,也是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对前“三个选择”的进一步深化认识.它赋予了前“三个选择”新的内涵.
改革开放赋予了对选择中国共产党新的认识.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能够经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的考验,必须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要看到党还存在着不适应的地方.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把坚持党的领导的重心,放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改革开放更加坚定了我们选择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赋予了对选择马克思主义新的认识.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同一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点的结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内容,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使人们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结论,不是书本上的条条,而是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体系.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更加坚定了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赋予了对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新的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走什么道路是党和人民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曾经照搬别国的模式,但没有成功,也曾经光凭热情想走出自己的路,结果也受到了挫折.经过对成功和失误的反思,我们选择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我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基本框架,建立了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实在和具体,人们对这一道路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改革开放使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一道路更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更能够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革开放更加坚定了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选择改革开放为前“三个选择”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前“三个选择”.
三、“四个选择”实现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四个选择”贯串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四个选择”的结果实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伴随这三次历史性转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个选择”是实现三次历史性转变的前提,三次历史性转变是“四个选择”的结果.三次历史性转变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之间是实践与理论创新的关系.三次历史性转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在三次历史性转变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发展与创新.
历史和人民在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三次历史性转变,完成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三大历史课题:一是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建立新社会,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三是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
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途径是通过革命的武装斗争,内容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国民党的统治.这是一次决定中华民族和中国前途与命运的历史性转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找到了科学的理论和革命的领导力量,这是实现中国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具体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是成功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
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实质是完成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内容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具体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成功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基础薄弱、文化发展落后,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面临的最大实际.在这样的条件下,要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没有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三次历史性转变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4](P140-141)这一转变的实质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途径是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是成功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这一次转变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全新模式.没有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转变.
毛泽东思想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在于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具体化、本土化,也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具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联系的具体内容.当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科学理论的时候,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体的就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构成毛泽东思想核心内容的,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也包括产生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创新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大理论成果,在于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基本方法运用于改革开放的实践,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体的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同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的,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也包括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实践的创新理论.
“四个选择”、三次历史性转变、两大理论成果,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总结,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它以充分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没有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证,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繁荣富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23:56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正是由于这“四个选择”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转变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的成立,被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光辉历史。这部史诗,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奋斗和探索,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指导思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其先进性,最根本的是因为她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民就在与众多思想和理论的比较中认识到,这是能够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总趋势。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席卷欧洲的1848年革命爆发。
马克思恩格斯极为关注这场斗争,认为这是可能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道路和准备基础的革命。然而,无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并没有很快发生。
马克思恩格斯对此作了反思,认为“在这种普遍繁荣的情况下,即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整个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也就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
扩展资料:
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多方面的执政成就:
政治上,建立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初新政权的建立过程看,新政权的建立一般经过三个步骤,先是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安定新解放地区的局势。
第二步,协商产生临时性政权;第三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正式的政权。政权的参与者来自方方面面,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
经济上,恢复了被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1949年国民党逃往台湾时,带走了大陆多年积累的黄金、白银、外汇和重要文物,留给共产党的完全是一副烂摊子。有人等着看共产党的笑话。这严重低估了共产党人的能力。
我们党内不光有经济行家,更重要的是能用正确的政策调动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对农民,实行了土地制度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得了七亿亩土地;对工人,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国营经济,使他们感到政治和经济上都得到了解放。
对民族工商业者,不光不没收他们的资产,反而还通过加工订货等方式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些办法,使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就恢复到旧中国的最高水平,还迅速解决了国民党留下的严重通货膨胀问题。
外交上,荡涤了帝国主义的污泥浊水。新中国建立前夕,党中央还在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就提出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其中一条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国防上,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武装干预,战火迅速烧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美军还进入台湾海峡,直接干涉中国内政。
从1953年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实现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能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作用,起码使中国不会出现有的发展中国家的贫民窟现象。
改革开放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农村也全面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有人认为改革否定了当年的改造。这完全是误解。当年改造建立起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改革是对原有基本制度的丰富和完善,绝不是要否定它。
新中国建立初期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也发挥着很大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使来自各方面的人大代表表达自己的诉求,实现真正的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使中国政治有稳定性连续性,避免多党制国家无法避免的政治恶斗,协商民主能更好地凝聚全社会的共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少数民族群众体会到各民族的平等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还领导人民为建设国家做出巨大努力,建立了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
实现了“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奠定了中国真正的大国地位;中美关系接近导致整个西方世界同新中国关系改善,为后来的对外开放创造了前提条件;还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1 00:00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1]正是由于这“四个选择”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转变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
一、“四个选择”解决了中国发展的四个历史性课题
中国的近代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历史.要实现民族复兴、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我们必须在中国发展进程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四个选择”解决了中国发展的四个历史性课题.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领导者的问题.在近代历史的发展中,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没有独立,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状况,必须有一个能够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强有力的领导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不少仁人志士担当这一领导者,也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最终没有能够胜任领导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和国家状况的历史任务.
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当时,没有人会预料这个只有几十个人的弱小政党,在今后能够成为领导几亿、十几亿人口的伟大政党.但历史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这一点.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靠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奋斗中取得的丰功伟绩确立的,是成千上万共产党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是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的不懈努力而得到认可的.只要不带有偏见地尊重历史,那么,谁也不会否认这一事实.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先进性的党,是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家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就没有初步进入小康的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指导思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其先进性,最根本的是因为她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民就在与众多思想和理论的比较中认识到,这是能够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它的理论本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实践发展、人们认识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创立到今天,160 多年的历史中,马克思主义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成果.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原动力,国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载体,马克思主义必将在实践中,在世界范围内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今后的实践仍将继续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中国社会制度的问题.社会制度是中国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得出的基本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导致中国在近代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资本主义制度是世界其他国家获得成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这一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极大限制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中国没有形成成熟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缺乏领导力量.中国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又进一步制约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迅速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立足本国实际,开辟了一条既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又区别于西方旧式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道路.正如毛泽东在 1956 年 4 月 4日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方针政策……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中国跨越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这符合中国特殊国情下的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国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 11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指出:“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
社会主义是一种制度,也是一条发展道路,二者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制度,社会主义反映的是社会性质问题,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本质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的共性,不具有这一特征,就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作为道路,反映的是通过走什么路、实行什么模式来建设社会主义.由于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各个国家历史文化传统不一样,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国家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同的发展道路体现的是不同国家发展的特色,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走出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论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客观规律的选择.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解决了中国发展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条件.但是,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解决了中国发展的所有问题.中国发展该走怎样的道路,这一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提供具体答案;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还刚刚开始,不可能有现成的经验.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只能在实践中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曲折的,我们有过失误、有过折腾,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正如邓小平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所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3](P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第一,这条道路不是教条地、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是实事求是地、灵活地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新马克思主义.第二,这条道路不是照搬别国的模式,而是切实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具体化、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选择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既是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大转变,也是发展道路和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改革开放既改变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也使我们在新的道路和体制机制下,对社会主义进行着全新的实践.改革开放 30 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 30 年不能相比的.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绩为世界所瞩目,全世界都为中国发展的奇迹感到震惊.所有这一切,归结为一个不可动摇的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是符合国情的选择.
二、“四个选择”深化了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四个选择”中,前“两个选择”是选择领导者和指导思想,后“两个选择”是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从整体看,“四个选择”贯穿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并随着实践发展不断深化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考验,以及与其他政党和各种主义的比较鉴别中作出的正确抉择.中国革命斗争的事实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承担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历史重任.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科学的理论,才能作为指导思想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就是找到了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是找到了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先进社会力量与先进理论的结合,为中国社会发展奠定了基本条件.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前“两个选择”的基础上,为实现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的选择.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选择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创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征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领导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该怎样走,我们党没有经验,需要从头开始进行探索.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既以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为前提,又深化了对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适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能不能适应从领导武装斗争到领导经济建设的转变,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新的考验.事实证明,尽管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选择面前有过失误、走过弯路,但依靠自身的力量纠正了错误,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是值得信赖的,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挑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基础上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作过具体论述,社会主义该怎样建设,经典马克思主义也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理论总结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不能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能不能融入中国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不能指导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深化了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无论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实践,或者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不成功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能够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是在前“三个选择”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要求作出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又一次历史性选择.改革开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解决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课题,也是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对前“三个选择”的进一步深化认识.它赋予了前“三个选择”新的内涵.
改革开放赋予了对选择中国共产党新的认识.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能够经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的考验,必须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要看到党还存在着不适应的地方.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把坚持党的领导的重心,放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改革开放更加坚定了我们选择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赋予了对选择马克思主义新的认识.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同一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点的结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内容,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使人们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结论,不是书本上的条条,而是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体系.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更加坚定了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赋予了对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新的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走什么道路是党和人民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曾经照搬别国的模式,但没有成功,也曾经光凭热情想走出自己的路,结果也受到了挫折.经过对成功和失误的反思,我们选择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我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基本框架,建立了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实在和具体,人们对这一道路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改革开放使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一道路更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更能够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革开放更加坚定了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选择改革开放为前“三个选择”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前“三个选择”.
三、“四个选择”实现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四个选择”贯串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四个选择”的结果实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伴随这三次历史性转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个选择”是实现三次历史性转变的前提,三次历史性转变是“四个选择”的结果.三次历史性转变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之间是实践与理论创新的关系.三次历史性转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在三次历史性转变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发展与创新.
历史和人民在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三次历史性转变,完成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三大历史课题:一是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建立新社会,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三是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
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途径是通过革命的武装斗争,内容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国民党的统治.这是一次决定中华民族和中国前途与命运的历史性转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找到了科学的理论和革命的领导力量,这是实现中国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具体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是成功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
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实质是完成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内容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具体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成功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基础薄弱、文化发展落后,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面临的最大实际.在这样的条件下,要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没有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三次历史性转变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4](P140-141)这一转变的实质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途径是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是成功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这一次转变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全新模式.没有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转变.
毛泽东思想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在于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具体化、本土化,也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具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联系的具体内容.当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科学理论的时候,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体的就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构成毛泽东思想核心内容的,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也包括产生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创新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大理论成果,在于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基本方法运用于改革开放的实践,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体的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同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的,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也包括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实践的创新理论.
“四个选择”、三次历史性转变、两大理论成果,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总结,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它以充分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没有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证,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