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2:3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3:25
李鸿章死前给慈禧太后上了一道奏折,其中他写道,“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慈禧太后看后,便失声痛哭直言到“李鸿章一走,乱世中谁还能帮我?”
李鸿章是晚清时期重要的军政大臣,他一生都在为振兴大清而努力,他也曾经做过各种努力来挽救当时岌岌可危的大清朝。不管李鸿章一生中做过多少不利于国也不利于民的事情,但是他对于当时大清朝的统治者来说,他确实是一位忠心爱国的臣子。可惜他生在晚清这个乱世之中,当时大清朝已经从内到外*得不成样子,而且还有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在夹缝中谋生的大清朝岌岌可危。
大清这个将倒的大厦如果没有李鸿章这些有救国之心的晚清重臣的扶持,也许可能更早便会灭亡。当李鸿章去世的时候,慈禧太后也明白,她的身边虽然没有了太平天国的乱贼,也得到了些许西方列强的和平相处,可是当时清朝也再没有人可以帮她去扛起大清王朝这幢即将倾倒的大厦。
不得而知那个时候的慈禧是否也担心大清王朝会不会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李鸿章的去世对慈禧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打击。当时的慈禧也的确无人可用,所以她才会看到临死前李鸿章奏章中的诗句后嚎啕大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3:25
李鸿章临死前写了一段话,慈禧看后嚎啕大哭,到底写了什么呢?
李鸿章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悲剧的人物,何出此言呢?是因为在临死之前还要签订*人丧辱国权的条约,在甲午中日战争上苦战二十余年没有任何结果,在洋务运动上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纵观一生,李鸿章可谓是一个是失败者,但临死前的一手诗词确让 慈禧太后痛哭流涕,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由我为大家解释我的看法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临死前的一首绝笔巨作。它的大概意思是马车上边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直到了临死前才发现免不了一死,在世几十年目睹了我国的发展速度是真的慢啊!在这方圆几十里看到了伤残的农民,外国人对我们国家一直虎视眈眈,我们可不能作死等待、冷眼相看啊!一词中表达了李鸿章对国家发展缓慢的痛斥,和黎明百姓的牵挂,告诫全国人们不能保卫国家丝毫懈怠。
当慈禧太后看到李鸿章的绝笔之后疼哭流涕,她害怕李鸿章死后没有人能够在帮助她扶持国家,这个偌大的国家即将倒在自己手中,李鸿章是清朝晚期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一生中都在为国家复兴而努力,哪怕国家岌岌可危,他也不曾丝毫懈怠,面对李鸿章一死,慈禧太后再也想不到谁还能为大清王朝努力卖命救国救民。如果不是生于乱世,恐怕是李鸿章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李鸿章死后,慈禧明白自己身边少了一个乱世臣子,可以和西方人的和平相处,可是大清王朝就此少了一位忠臣。
再也没有人和她一起救国救民了,这个大清王朝迟早要毁灭自己的手中,身边有没有可信人,于是痛苦流涕,再也没有人能够与慈禧太后一起共进退了。李鸿章一生可谓是命运多荈,在乱世中他没有逃离,面对丧入国权的不平等条约,奋力抵抗,虽然最后失败,他一生中领导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等活动,他一生中不是错信了自己,而是错信了对英国人的信任,换来的却是我们几十年的赔偿以及割地赔偿。
虽然在一定事情上犯了巨大错误,但是他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为伟大的人民英雄点赞。在慈禧太后痛哭的一瞬间你认为是流露的真感情,还是为了自己以后没有真心真意跟随自己的大臣而感到难过呢,我倒是认为慈禧是为了自己着想,为了以后没有后路才痛哭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3:25
李鸿章临死前是写了一首诗,讲的是如何复兴国家,慈禧看来觉得李鸿章都要死了还想着国家,当然感动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3:26
李鸿章临死前应写下:我忏悔,我为自己一生剿民、投降、割地、赔款、贪腐、受贿、祸国、殃民弄权的罪孽忏悔!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3:27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这是李鸿章的遗诗,这位跟洋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孤寂的老人到死也没有忘记“海外尘氛”,奉劝大家将海外之事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