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茶马古道上的水墨画卷(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2 05: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05:56
走进鲁史镇,站在鲁史完小教学楼楼顶,鲁史古镇全貌一目了然,黛色的瓦、飞翘的圆角,像是许多圆头鲤鱼聚在一起。
沿着长长的楼梯街走下去,便可以到达古镇的中心四方街。青石铺就的楼梯街又长又陡,南北走向,长266米,宽4米,是滇西茶马古道的过境段,也是古镇最有特色的街道。在微雨时节,铺路的青石滑溜溜的,一半是因为湿,一半是因为它的光滑。每块青石都被磨得棱角全无,透亮得甚至可以映出人影,上面还时不时有小小如碗般的凹处,储满了雨水,倒映着天光檐影。这些凹处,就是千百年来马帮经过时留下的蹄印。即使到现在,鲁史也随处可见卖马掌、马鞍等骡马用具的铺子,人们依旧用骡马驮着货物悠悠地走在路上,一如他们的祖辈一般。
“没有人不会被这里独特秀丽的古建筑和旖旎的自然风光而陶醉,甚至流连忘返。”到过鲁史的人都这么说。
白墙,格窗,拱门,飞檐。一条条老街,一节节青石,一道道深深浅浅的马蹄印,每一个走进鲁史的人,都会被鲁史所折服,多少年已悄然走过,而今,她们依然在诉说着当年栩栩如生的岁月。
黄昏,在小巷里徜徉,肯定会觉得时间已经凝固,只有风尘让这里染就了一身的淡墨。千年前就安然在这里的古镇,除了那曾经川动的人流、带着赤橙黄绿青蓝紫外,老街似乎永远是一种底色,那是国画大师的杰作呵,淡墨和浓青,让古镇鲁史如此的古朴、凝重和厚重。
看那两旁树立的木质结构层楼,风蚀了她的青春,彰显出无尽的岁月沧桑,墨色里透露出古镇的浓浓底蕴。拐过一街口,推开一扇虚掩的门——哦,庭院深深,一进、两进、三进,从街中心穿过,可一直至街后的阁楼。这些老宅,堂屋宽敞,天井、天窗洞开,木楼梯、木地板、木套床,古色古香。不管你留意不留意,你都可见石雕、木雕和砖雕在这里抢着你的眼球。
在老街深处的一角,有一处门前依然是窄窄的小巷口,只见拱形的门脸旁刻写着“骆英才大院”字样。大院属典型的走马转阁四合院,建筑面积692平方米,木质的门窗雕梁画凤,工艺十分精美。院子的主人是川人骆英才,他跟随父亲从老远的地方来到了鲁史,只住了一夜,便被鲁史适宜种茶的环境所吸引。从此,骆英才成了鲁史第一个人工种茶的茶人,先后开挖种植发展茶园400多亩,并在离街子约3公里的地方开办了第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俊得昌”号茶叶庄园,长期从事茶叶的精制和贸易。当时,由骆英才带领茶农研制的“明前春尖”和“雨露谷花”两个茶叶品种曾成为民国时期云南茶叶的极品,随着南来北往的马帮传遍云南甚至邻国。
“半为山村半为市,可作农舍可作商。”小镇就这样年复一年地迎来送往着一队队马帮,茶马古道的繁忙亦月复一月维系着小镇勃勃的生机。如今,夜宿小镇,大清早你就会被相闻的鸡犬声催起。老街热闹起来,“吱呀”的开门声此起彼伏。生意人缓缓卸下那一块块高高的门板,伸个懒腰、打个呵欠后,在不远处油炸点心的青烟和香味中,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摆放出来了。布匹、酱菜、铁锹、水瓢……早市的生意自然兴隆,老板笑呵呵忙活着,这是小镇一天的序曲。偶尔也能看见挂着铃铛的马匹,驮着柴禾煤炭从街中心穿过,重蹈着古巷石板路上岁月留下的马蹄印记。
其实,鲁史四合院的建筑是很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先贤哲句、辑古今佳作,有的颂山川俊秀,有的铭处世之学,有的抒情咏志、风雅备至,处处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村井春啼鸟,人烟午唱鸡。”、“含笑看人生,平心尝世味”,这是鲁史人家常贴的对联,走过千年的鲁史一直是这样,定居在这里的鲁史人也是这样,无论你何时走进她,她都在为你敞开自己水墨般的画卷。
最能挽得住游人脚步的还有鲁史的独特美食,鲁史古镇是中原文化向边远地域渗透的必经之地,丰富的特色小吃数不胜数,既有川味的麻辣,也有广味的香甜,更有腊火腿、豆腐肠、猪泡肝等美味佳肴。
酸浆水点的豆腐是鲁史一绝。将白豆腐切成一公分见方的团,在阳光下爆晒,制成的酱豆腐是远近闻名的食品。清香源自没有污染的本地自产的黄豆与香料,盛在瓦罐里,连罐一起称卖,每市斤可卖到20多元钱,是当地猪肉的三、四倍价。当然,鲁史的酱豆腐不仅吃起来香,放的时间也长,时间越长香味越醇,一坛陈年的酱豆腐甚至可以换一台电视机。
豆腐汤是家常汤菜,家家户户都会做豆腐,营养丰富的豆制品随着变戏法一样的厨艺走上餐桌,一些地道的本土厨师,仅用一个豆腐就可以做一桌丰富的菜肴。据《凤庆县志》记载,鲁史制作豆腐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真可谓是历史悠久了,千百年来“戎菽来南山,清漪浣浮埃。转身一旋磨,流膏即入盆。大釜气浮浮,小眼汤洄洄。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我口,不畏老齿摧。”便是制作鲁史豆腐的真实写照。
逢年过节,鲁史人都要做豆腐,做好的豆腐是赠送远亲招待客人的上好礼品。闲时,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带上家人、邀上亲朋到豆腐摊上小坐。咬一口豆腐,品一口春尖茶,其中滋味,不可言传。山里来的彝家汉子,卖掉手里的山货,相邀到豆腐摊上,一碟豆腐,一杯老白干,就能让他们活得比神仙还快乐。
鲁史豆腐声名远播,它的胜处在于取材于境内特有的酸浆水作凝固剂,酸水含有丰富的物质,豆子选当年本地产品。而我认为,真正的好料是那做菜人信仰的心灵。画家用画笔呈情于人,文人用文字陈情于人,这做豆腐的师傅对顾客是以山水般的心契与领会,使顾客吃到的明明是豆腐做成的菜肴,实际上却吃到的是一份心情,每一道菜都有一种新鲜的感动。
在鲁史,不管是在嘈杂的集贸市场,还是在街头巷尾,你随处可以看到手拿蒲扇、用木炭火精心烤制豆腐的街边小吃。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鲁史人烤豆腐特别讲究,用来烤食的豆腐,要用新鲜豆腐发酵二至三天,再用木炭文火慢慢翻烤。这样烤出来的豆腐皮黄而不焦,豆腐膨胀如馒头,掰开来看,熟透的豆腐气孔如麻,清香四溢。再配上精心调制的佐料,保准让你胃口大开,真可谓是“眉柳叶,面和气,手摇火扇做经纪,婷婷炕前立。酒一提,酱一碟,馥郁馨香沁心脾,回味涎欲滴。”
在鲁史品美食,从冷盆到热炒,从汤菜到煲羹,其“内容”无一不与豆腐相关。“豆腐干丝”切得细,拌得匀,黄白的干丝上配以碧绿生青的香菜,秀色可餐;“细料豆腐”菜色金黄,鸡脯余香,味道鲜美;“芙蓉豆腐”看似豆糕,豆腐洁白如芙蓉,色泽协调悦目,香菇与鲜菌留香,鲜香爽滑软嫩,尤胜荤制一筹;“八宝豆腐”红、白、黄、绿诸色相间,看上去就眼馋。荤素相济,入口清鲜滑嫩,醇香美味,清爽可口,美食美色,畅快淋漓;再尝尝“翡翠珍珠球”,这道菜名取其形,一口咬下去,唇齿间有一种从漠然到豁然开朗的体验,味觉的矜持也在瞬间崩塌,余下无穷余味,这种感觉,也许在鲁史才独有;“麻婆豆腐”上来了,雪白的豆腐浸润在鲜红的油汤中,面上还有胡椒颗粒,用汤匙舀上,轻轻一吹,一尝,乖乖,只觉鲜美无比,少顷,又觉嘴唇、舌头发麻。那用豆腐烹饪出来的各种佳肴看得人眼花缭乱,青花瓷盘装着胡椒酿豆腐,白瓷汤碗盛着黄葱豆腐汤,条盘里装着的是黄韭拌腐丝……有甜有辣,有甘有酸,如章似句,五彩纷呈,囊括了东西南北风情……假如人的一生只以饮食来作幸福的戒尺,那么山珍海味能给人的是美满,鸡鸭鱼肉能给人向往,那么一桌鲁史豆腐宴给予人的则是一种永远的怀念。
在鲁史,喜事都是要吃八大碗的,酥肉、红肉、炒骨、漂汤、糊皮、冻鱼、甜肉、泡肝样样俱全。吃八大碗的礼仪非常讲究,一张八仙桌,一桌最多八人,先从上席最左那人开始夹菜,能坐上席之人,自然是德高望重的长辈,上首之左为大,右次之,长辈先夹一点菜,然后第二人接着夹,大家才依次端碗反时针轮流夹菜,一轮过后,全桌人的筷子才会七前八后伸向桌子最中间的菜碗夹菜吃,但绝没有抢夺和选择的迹象,挑到哪个就是哪个。
泡肝最具地方特色,在当地是一道特有的珍贵风味菜,只有年节和尊贵的客人到来时才能吃上这道菜。鲁史人家热情好客,憨厚淳朴。家里即使平时来了客人,也总会尽心尽力地热情招待。假如你哪天尝了鲁史地地道道的生态“八大碗”,准让你宛如桃花源中人,留恋不思返。
古往今来,鲁史古镇孕育了形式多样的鲁史文化。如今,鲜活的民俗、民间生产活动依旧表现着鲁史文化的灵性,这对于鲁史人来说是最大的一笔财富了。
踏上归途,深刻心中的,不仅仅是那如画的水墨画,更多的是鲁史人的厚实、古镇的悠久和悠悠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