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科幼虫发育过程需要中间宿主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2 12: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7 23:30
钩虫科的形态特征十分独特。虫卵呈现椭圆形,其壳薄而透明,平均大小为60×40微米。虫卵发育经历两个阶段,即杆状蚴和丝状蚴。
杆状蚴阶段,头部钝圆,尾端尖细,口腔狭窄且长,食管从中间开始变细,末端呈球形膨胀。食管长度约为身体长度的1/5。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口腔在丝状蚴阶段会封闭,拥有特征性的角质状食道矛。十二指肠钩蚴的食道矛不太明显,两个矛的粗细不同,中间空隙较宽;而美洲钩蚴的食道矛更为明显,两者粗细一致,空隙较小。
虫体表面通常覆盖一层鞘,美洲钩蚴的鞘层更为显著。发育过程中,钩虫直接进入宿主体内,成虫寄生在小肠内,以宿主的血液为食。性成熟后,钩虫会交配产卵,卵随后随宿主粪便排出。在适宜的温度(25~30℃)和湿度下,卵在24小时内孵化为杆状蚴,再经过5~8天发育成丝状蚴。丝状蚴通过水膜张力活动,通过皮肤的毛囊、汗腺或薄弱部位侵入,经皮下组织移行,进入血管或淋巴管,最终到达肺部,随吞咽进入小肠,完成发育过程。
从幼虫进入皮肤到成虫产卵,整个生命周期大约需要50天。此外,钩虫也可以经口感染。十二指肠钩蚴偶见于猪、狮、虎、犬、灵猫、斑猫和猕猴等动物体内,而美洲钩蚴则寄生于猩猩、大猴和犀牛等大型哺乳动物。丝状蚴侵入皮肤后,会引起皮炎,常见于足趾和手指间。寄生于肠道的成虫会引起粘膜出血点和小溃疡,宿主可能会出现慢性失血、体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儿童侏儒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