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中守锦州的是国民党的那个将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7:0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2:14
范汉杰
范汉杰,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人。幼年就读于梓里公学,广州理工学堂格致班肄业,广东陆军测量学校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习甲级第一期、德国陆军大学毕业。任广东陆军测量局科员,漳州工务局测量员。广东盐务缉私江防兵舰长。1915年入陈炯明粤军任排长、连长、少校参谋,援闽粤军第二支队营长等。1918年毕业于广东陆军测量学校,后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兵站所长。1920年任桂军第三路支队长、司令。粤军第二军第六团副团长,第一师代理团长,粤军第六路少将司令兼三水*。1924年春由邹鲁、刘震寰保荐报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学校第一期第四队,是第一期唯一获得将*的学员。毕业后返回粤军。1925年任粤军第一师一旅中校参谋、营长。1926年任国民*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上校团长。1927年任浙江省浙东警备师师长,是黄埔同期最早升任师长的人。同年秋蒋介石下野,旋辞军职赴日本留学,后转赴德国学习和考察军事,1931年夏回国。1932年任第十九路军总部参谋*、副参谋长。1936年1月授陆军少将,同年9月,由时任陆军第一军军长的胡宗南保荐,任第一军副军长。1937年夏任*军校教育*兼高等教育班主任。1938年4月任军事委员会*部第一厅*,9月任第二十七军军长兼郑州警备司令。1942年1月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6月任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当选*第六届*监察委员。1944年任第一战区中将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一·二八”淞沪会战、上海抗战和中条山战役。1945年1月陆大将官班毕业,3月授陆军中将。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 国共内战时期,1946年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948年任陆军副总司令,山东第一兵团司令官,热河省**,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同年10月14日在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中被人民*所俘。1960年11月特赦获释,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和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76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
范汉杰1896年10月29日生于广东大埔县,其父乃乡间文人,任小学校长多年。范汉杰少年时在其父创办的梓里公学就读,1911年夏考入广东陆军测量学院第五期三角科天文测量班,1913年毕业后任职于广东陆军测量局科员,曾在东江、潮汕一带从事测量工作。1920年调任两广盐运使署缉私总稽九江缉私船管带,后又升任江平舰舰长。1923年转任桂军刘震寰部参谋、科长、支队长等职,官阶为上校。 1924年5月,黄埔军校创办。时范汉杰已从军多年,年龄也快30岁,对是否报考有过犹豫。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范汉杰出于对*的憧憬,还是去报考并轻松地被录取。黄埔一期生象范汉杰这般年龄的还有若干位,但带着少将*上学的仅他一人而已。 黄埔军校毕业后,范汉杰象其他毕业生一样,从头做起,在军中担任排、连、营职务,参加了讨伐陈炯明、邓本殷的一、二次东征。1926年夏,国民*军挥师北伐,因范实战经验丰富,遂被提拔担任第10师第29团团长,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升任团长的三人之一。范率部参加著名的汀泗桥战役和德安马回岭战役。同年10月升任第10师副师长。 1927年11月,宁汉*。汉方第一军军长陈铭枢、第10师师长蒋先鼐投奔蒋介石,范汉杰也随之离开武汉转赴南京,深受蒋介石器重,被派往浙江担任警备师师长,成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任师长者。是年8月,蒋介石下野,浙江警备师被改编,范汉杰被调任国民*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高级参谋。不久,蒋介石重新上台,即派范汉杰去日本考察*,军事,接着又转赴德国,在德国多所军事学校见习,直到1931年“九·一八”后才回国。 本来,蒋下野使范汉杰改任虚职,并被视为蒋系人马而前途受挫,谁知,蒋下台时间短暂,当要送范汉杰到国外学习,范还有些介意,怕妨碍晋升速度。但事实倒丰富了范的从军资历,使他好长一段时间被视为*军内为数不多的军事教育家之一,多次被委军事培训重任,与不少当过学员的军官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升迁奠定了基础。1945年3月,他被正式授予陆军中将衔,5月当选为*第六届*监督委员会委员,成为蒋介石嫡系中的心腹爱将。 因广东籍的因素和北伐时的渊源,1932年初,范汉杰被调任19路军参谋*,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后19路军又转驻福建,范担任国民*驻闽靖公署参谋处*。翌年,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率19路军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成立**,将19路军扩编为人民*军第一方面军,以蔡廷锴为总司令,粤军元老之一邓世增任参谋长,范汉杰任副参谋长兼参谋*(当时高级干部中的潮汕籍有两位,一是一方面军*部主任、丰顺人徐名鸿,二是第六军军长、惠来人翁照垣)。当时闽方的兵力为:将原19路军5个师扩编为5个军共10个师,由沈光汉、毛维寿、区寿年、张炎、谭启秀分任军长,另将闽南的大田、永泰、永春、泉州地区的民军改编为第六军,此外,还有两个航空大队,号称近10万兵力,实则仅有兵员6万多名。 本来蒋介石对非嫡系的19路军就心存芥蒂。“闽变”爆发,蒋更为忌恨和震怒。六年前,蒋就敢于与原来的上司汪精卫以及众多*前辈分庭抗礼,时至今日羽翼渐丰的蒋介石岂容第二个“*”出现。他决心不惜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加以消灭。他仍采用其惯用的两手策略。一方面,自任“讨逆军总司令”,集结15万之众分兵三路,由军中高级将领蒋鼎文、张治中、卫立煌分任司令大举进攻;另一方面,派出在南京任职的原与19路军将领有故交的*和以戴笠为首的特务,用*厚禄、恩威并重的手段策反19路军人员,其中,被他赏识、提携过的范汉杰就是他拉拢的主要目标。 1933年12月中旬,蒋军大兵压境,闽方急商对策。开始,19路军将领多有分歧,有的主张御敌于闽北,将蒋军堵在福建外围;有的提出撤守闽南,以求背部广东老家和江西红军;有的强调应将兵力收缩,死守福州,以固元气。最后虽统一于第三种方案。但由于意见不完全统一,兵力转移迟滞,贻误战机,为兵败埋下种子。 起初,蒋军对闽方声称有6个军近10万兵力还有所顾忌,且战且察,步步为营,不敢长驱直入,但由于范汉杰掌握了军中的电报密码,范将这些密码密告蒋介石当局,被蒋军及时得悉闽方的军事部署和兵力实际情况。蒋军将计就计,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不到一个月,闽方全线崩溃。使曾在“一·二八”抗战中威震中外的19路军就这样被蒋介石彻底消灭。 范汉杰又一次受到蒋介石的嘉许,事变平定后,范汉杰被委为南昌行营中将高参,由于南昌是蒋围剿江西红军的大本营,蒋介石常驻于此,从而使范汉杰首次进入蒋的军事中枢。 “闽变”已成为历史,其功过以及其中内幕情节,史家评说纷纭,对范汉杰作为陈铭枢、蒋光鼐旧部,且为19路军福州军事会议的决策人之一, 公开没有对“事变”持反对态度,暗中却叛弃19路军,在道义上无疑是应当受到遣责的,但19路军发动“事变”,未能对军内高级将领进行广泛征询、甄别,而是将各级军官均一概归入*队伍,这就为日后军队*埋下伏笔。第二军军长毛维寿投蒋,第一军军长沈光汉、第四军军长张炎动摇,作为同是蒋介石旧部的范汉杰暗中向蒋输诚就不足为怪了。在范汉杰被特赦之前,周恩来曾找来已担任国际委员会副*的蔡廷锴做工作,周恩来说,当年19路军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全部责怪范汉杰。蔡廷锴表示同意周恩来的意见。随后,周恩来将**部写的把范汉杰在“闽变”中的行为列为罪恶的材料撤掉,使范汉杰顺利得到特赦。 第三次国内*战争经过两年多的鏖战,蒋军日见被动。1948年初,东北战局如箭上弦。在这紧要关头,范汉杰成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先锋。7月,他奉蒋命将驻锦州、山海关的*部队重新整编成新8军和新5军;9月被蒋任命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上任之际,正是驻东北的*军队已被我军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和锦州三个互不联系的孤立据点之时。当时蒋军的分布是:东北*军主帅卫立煌率30万兵守东北中枢沈阳及周边卫星城市,副总司令郑洞国带10万军守长春,范汉杰领导1个兵团、4个军、14个师约15万人防守锦州,并维持着锦州通往关内的铁路交通。三个据点的蒋军虽被困,但他们在城内修筑工事、储备物资,还颇具一定的实力,而范汉杰节制锦州,担负着保护东北*军咽喉的重任。 *以其*远瞩、料事如神的战略眼光,果断地命令东北野战军负责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集中优势兵力,置长春、沈阳于不顾,急调精兵火速占据锦州通往关内的屏障塔山、黑山一带,死阻来援之敌,先打锦州,关闭东北大门,切断东北蒋军与关内傅作义兵团的联系,形成“关门打狗”的有利战略格局。*的战略,使范汉杰成为辽沈战役我军重点攻击的目标。 1948年9月,遵照**的指示,林罗刘调集东北野战军主力共11个纵队发起锦州战役。范汉杰这位被*军界誉为文武全才、在抗日战争中还有多次胜仗记录的将军,在因倒行逆施而即将崩溃的*反动派的时势中,显得*为力,急电蒋介石、卫立煌派兵支援。蒋见局势严重,亲飞沈阳督战,专门派了一架直升飞机往锦州空投一信给范汉杰,询问他是否能将军队撤至锦西以利突围。此时的范汉杰坚持其顽固的反动主场,妄想负隅,他复电蒋介石表示坚守锦州,认为如能在锦州吸引住*主力,则可以从关内和沈阳抽调两个兵团分南北夹击解围,进而可以与*决一死战。 范汉杰的幻想被*重磅的炮弹击碎。10月初,*各路纵队将锦州城死死围住,并用大炮不分昼夜轮番轰炸。范汉杰见大势已去,于10月14日黄昏,乘着夜色,携其太太与兵团司令卢浚泉、参谋长李汝和往城外逃跑。翌日,在离锦州城东南20多里的陈家屯一条小路上被*俘获。 在东北*军三巨头中,卫立煌是*将领中为数不多的开明人士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与*八路军多有默契,合作良好,他亲任东北主帅是因陈诚败绩而*上架的,此行我党深知;副总司令郑洞国在其60军军长曾泽生起义后,主动命令部下官兵放下武器,使长春和平解放;范汉杰执迷不悟追随蒋介石,落得个被俘成为战犯的下场。 范汉杰被俘后,被*关押改造12年,1960年11月被最高人民*特赦。获释后在北京郊区红星人民公社园艺队劳动。1962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曾撰写了《锦州战役回忆》等文章。1964年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1976年1月16日病逝于北京,终年82岁。后来,他在海外的子女回到北京,将放在八宝山的骨灰取出一半,带往台湾安葬。[2]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2:15
全歼守军,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第 6兵团司令卢浚泉、副司令杨宏光、第93军军长盛家兴等,为全战役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2:15
范汉杰将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2:16
是那个将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2:14
范汉杰
范汉杰,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人。幼年就读于梓里公学,广州理工学堂格致班肄业,广东陆军测量学校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习甲级第一期、德国陆军大学毕业。任广东陆军测量局科员,漳州工务局测量员。广东盐务缉私江防兵舰长。1915年入陈炯明粤军任排长、连长、少校参谋,援闽粤军第二支队营长等。1918年毕业于广东陆军测量学校,后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兵站所长。1920年任桂军第三路支队长、司令。粤军第二军第六团副团长,第一师代理团长,粤军第六路少将司令兼三水*。1924年春由邹鲁、刘震寰保荐报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学校第一期第四队,是第一期唯一获得将*的学员。毕业后返回粤军。1925年任粤军第一师一旅中校参谋、营长。1926年任国民*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上校团长。1927年任浙江省浙东警备师师长,是黄埔同期最早升任师长的人。同年秋蒋介石下野,旋辞军职赴日本留学,后转赴德国学习和考察军事,1931年夏回国。1932年任第十九路军总部参谋*、副参谋长。1936年1月授陆军少将,同年9月,由时任陆军第一军军长的胡宗南保荐,任第一军副军长。1937年夏任*军校教育*兼高等教育班主任。1938年4月任军事委员会*部第一厅*,9月任第二十七军军长兼郑州警备司令。1942年1月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6月任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当选*第六届*监察委员。1944年任第一战区中将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一·二八”淞沪会战、上海抗战和中条山战役。1945年1月陆大将官班毕业,3月授陆军中将。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 国共内战时期,1946年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948年任陆军副总司令,山东第一兵团司令官,热河省**,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同年10月14日在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中被人民*所俘。1960年11月特赦获释,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和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76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
范汉杰1896年10月29日生于广东大埔县,其父乃乡间文人,任小学校长多年。范汉杰少年时在其父创办的梓里公学就读,1911年夏考入广东陆军测量学院第五期三角科天文测量班,1913年毕业后任职于广东陆军测量局科员,曾在东江、潮汕一带从事测量工作。1920年调任两广盐运使署缉私总稽九江缉私船管带,后又升任江平舰舰长。1923年转任桂军刘震寰部参谋、科长、支队长等职,官阶为上校。 1924年5月,黄埔军校创办。时范汉杰已从军多年,年龄也快30岁,对是否报考有过犹豫。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范汉杰出于对*的憧憬,还是去报考并轻松地被录取。黄埔一期生象范汉杰这般年龄的还有若干位,但带着少将*上学的仅他一人而已。 黄埔军校毕业后,范汉杰象其他毕业生一样,从头做起,在军中担任排、连、营职务,参加了讨伐陈炯明、邓本殷的一、二次东征。1926年夏,国民*军挥师北伐,因范实战经验丰富,遂被提拔担任第10师第29团团长,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升任团长的三人之一。范率部参加著名的汀泗桥战役和德安马回岭战役。同年10月升任第10师副师长。 1927年11月,宁汉*。汉方第一军军长陈铭枢、第10师师长蒋先鼐投奔蒋介石,范汉杰也随之离开武汉转赴南京,深受蒋介石器重,被派往浙江担任警备师师长,成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任师长者。是年8月,蒋介石下野,浙江警备师被改编,范汉杰被调任国民*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高级参谋。不久,蒋介石重新上台,即派范汉杰去日本考察*,军事,接着又转赴德国,在德国多所军事学校见习,直到1931年“九·一八”后才回国。 本来,蒋下野使范汉杰改任虚职,并被视为蒋系人马而前途受挫,谁知,蒋下台时间短暂,当要送范汉杰到国外学习,范还有些介意,怕妨碍晋升速度。但事实倒丰富了范的从军资历,使他好长一段时间被视为*军内为数不多的军事教育家之一,多次被委军事培训重任,与不少当过学员的军官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升迁奠定了基础。1945年3月,他被正式授予陆军中将衔,5月当选为*第六届*监督委员会委员,成为蒋介石嫡系中的心腹爱将。 因广东籍的因素和北伐时的渊源,1932年初,范汉杰被调任19路军参谋*,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后19路军又转驻福建,范担任国民*驻闽靖公署参谋处*。翌年,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率19路军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成立**,将19路军扩编为人民*军第一方面军,以蔡廷锴为总司令,粤军元老之一邓世增任参谋长,范汉杰任副参谋长兼参谋*(当时高级干部中的潮汕籍有两位,一是一方面军*部主任、丰顺人徐名鸿,二是第六军军长、惠来人翁照垣)。当时闽方的兵力为:将原19路军5个师扩编为5个军共10个师,由沈光汉、毛维寿、区寿年、张炎、谭启秀分任军长,另将闽南的大田、永泰、永春、泉州地区的民军改编为第六军,此外,还有两个航空大队,号称近10万兵力,实则仅有兵员6万多名。 本来蒋介石对非嫡系的19路军就心存芥蒂。“闽变”爆发,蒋更为忌恨和震怒。六年前,蒋就敢于与原来的上司汪精卫以及众多*前辈分庭抗礼,时至今日羽翼渐丰的蒋介石岂容第二个“*”出现。他决心不惜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加以消灭。他仍采用其惯用的两手策略。一方面,自任“讨逆军总司令”,集结15万之众分兵三路,由军中高级将领蒋鼎文、张治中、卫立煌分任司令大举进攻;另一方面,派出在南京任职的原与19路军将领有故交的*和以戴笠为首的特务,用*厚禄、恩威并重的手段策反19路军人员,其中,被他赏识、提携过的范汉杰就是他拉拢的主要目标。 1933年12月中旬,蒋军大兵压境,闽方急商对策。开始,19路军将领多有分歧,有的主张御敌于闽北,将蒋军堵在福建外围;有的提出撤守闽南,以求背部广东老家和江西红军;有的强调应将兵力收缩,死守福州,以固元气。最后虽统一于第三种方案。但由于意见不完全统一,兵力转移迟滞,贻误战机,为兵败埋下种子。 起初,蒋军对闽方声称有6个军近10万兵力还有所顾忌,且战且察,步步为营,不敢长驱直入,但由于范汉杰掌握了军中的电报密码,范将这些密码密告蒋介石当局,被蒋军及时得悉闽方的军事部署和兵力实际情况。蒋军将计就计,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不到一个月,闽方全线崩溃。使曾在“一·二八”抗战中威震中外的19路军就这样被蒋介石彻底消灭。 范汉杰又一次受到蒋介石的嘉许,事变平定后,范汉杰被委为南昌行营中将高参,由于南昌是蒋围剿江西红军的大本营,蒋介石常驻于此,从而使范汉杰首次进入蒋的军事中枢。 “闽变”已成为历史,其功过以及其中内幕情节,史家评说纷纭,对范汉杰作为陈铭枢、蒋光鼐旧部,且为19路军福州军事会议的决策人之一, 公开没有对“事变”持反对态度,暗中却叛弃19路军,在道义上无疑是应当受到遣责的,但19路军发动“事变”,未能对军内高级将领进行广泛征询、甄别,而是将各级军官均一概归入*队伍,这就为日后军队*埋下伏笔。第二军军长毛维寿投蒋,第一军军长沈光汉、第四军军长张炎动摇,作为同是蒋介石旧部的范汉杰暗中向蒋输诚就不足为怪了。在范汉杰被特赦之前,周恩来曾找来已担任国际委员会副*的蔡廷锴做工作,周恩来说,当年19路军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全部责怪范汉杰。蔡廷锴表示同意周恩来的意见。随后,周恩来将**部写的把范汉杰在“闽变”中的行为列为罪恶的材料撤掉,使范汉杰顺利得到特赦。 第三次国内*战争经过两年多的鏖战,蒋军日见被动。1948年初,东北战局如箭上弦。在这紧要关头,范汉杰成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先锋。7月,他奉蒋命将驻锦州、山海关的*部队重新整编成新8军和新5军;9月被蒋任命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上任之际,正是驻东北的*军队已被我军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和锦州三个互不联系的孤立据点之时。当时蒋军的分布是:东北*军主帅卫立煌率30万兵守东北中枢沈阳及周边卫星城市,副总司令郑洞国带10万军守长春,范汉杰领导1个兵团、4个军、14个师约15万人防守锦州,并维持着锦州通往关内的铁路交通。三个据点的蒋军虽被困,但他们在城内修筑工事、储备物资,还颇具一定的实力,而范汉杰节制锦州,担负着保护东北*军咽喉的重任。 *以其*远瞩、料事如神的战略眼光,果断地命令东北野战军负责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集中优势兵力,置长春、沈阳于不顾,急调精兵火速占据锦州通往关内的屏障塔山、黑山一带,死阻来援之敌,先打锦州,关闭东北大门,切断东北蒋军与关内傅作义兵团的联系,形成“关门打狗”的有利战略格局。*的战略,使范汉杰成为辽沈战役我军重点攻击的目标。 1948年9月,遵照**的指示,林罗刘调集东北野战军主力共11个纵队发起锦州战役。范汉杰这位被*军界誉为文武全才、在抗日战争中还有多次胜仗记录的将军,在因倒行逆施而即将崩溃的*反动派的时势中,显得*为力,急电蒋介石、卫立煌派兵支援。蒋见局势严重,亲飞沈阳督战,专门派了一架直升飞机往锦州空投一信给范汉杰,询问他是否能将军队撤至锦西以利突围。此时的范汉杰坚持其顽固的反动主场,妄想负隅,他复电蒋介石表示坚守锦州,认为如能在锦州吸引住*主力,则可以从关内和沈阳抽调两个兵团分南北夹击解围,进而可以与*决一死战。 范汉杰的幻想被*重磅的炮弹击碎。10月初,*各路纵队将锦州城死死围住,并用大炮不分昼夜轮番轰炸。范汉杰见大势已去,于10月14日黄昏,乘着夜色,携其太太与兵团司令卢浚泉、参谋长李汝和往城外逃跑。翌日,在离锦州城东南20多里的陈家屯一条小路上被*俘获。 在东北*军三巨头中,卫立煌是*将领中为数不多的开明人士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与*八路军多有默契,合作良好,他亲任东北主帅是因陈诚败绩而*上架的,此行我党深知;副总司令郑洞国在其60军军长曾泽生起义后,主动命令部下官兵放下武器,使长春和平解放;范汉杰执迷不悟追随蒋介石,落得个被俘成为战犯的下场。 范汉杰被俘后,被*关押改造12年,1960年11月被最高人民*特赦。获释后在北京郊区红星人民公社园艺队劳动。1962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曾撰写了《锦州战役回忆》等文章。1964年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1976年1月16日病逝于北京,终年82岁。后来,他在海外的子女回到北京,将放在八宝山的骨灰取出一半,带往台湾安葬。[2]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2:15
全歼守军,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第 6兵团司令卢浚泉、副司令杨宏光、第93军军长盛家兴等,为全战役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2:15
范汉杰将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2:16
是那个将军
锦州历史事件
在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的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中,东北野战军主力对国民党军在辽宁省锦州的防御进行了关键的攻坚战役。国民党军的指挥官,范汉杰,作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率领第6兵团部及2个军部、7个师和其他部队共计10万余人,坚守锦州,企盼外部援军的到来。为了支援锦州,蒋介石紧急...
辽沈战役中守锦州的是国民党的那个将军
范汉杰这位被国民党军界誉为文武全才、在抗日战争中还有多次胜仗记录的将军,在因倒行逆施而即将崩溃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时势中,显得无能为力,急电蒋介石、卫立煌派兵支援。蒋见局势严重,亲飞沈阳督战,专门派了一架直升飞机往锦州空投一信给范汉杰,询问他是否能将军队撤至锦西以利突围。此时的范汉杰坚持其顽固的反动主场,...
1948年辽沈战役前锦洲是由准驻防的?
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中将率卢浚泉第6兵团,共4个军14个师15万人,驻守义县至秦皇岛一线,重点防守锦州地区,以确保与关内的联系。
辽沈战役由谁指挥的?
10月11日,廖耀湘指挥的国民党军第九兵团11个师和3个骑兵旅由沈阳驰援锦州,亦被阻止在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辽沈战役的影响:在辽沈战役中共产党取得了胜利,这改变了共产党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也使得共产党士气大增,对共产党能取得最后胜利的这个信念也更加坚定了。辽沈战役也改变了东北的发展进程,...
锦州战役基本资料
另一方面,中华民国国军在锦州的防守由范汉杰将军领导,兵力估计在15万人左右。然而,国军在这场战役中并未取得优势,不仅未能阻止解放军的进攻,反而遭受了约20,000人的直接伤亡,还有80,000人被俘,这表明了国军在战斗中的失利。锦州战役的胜利,不仅标志着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中占据了先机,也为后续的...
辽沈战役期间,卫立煌为什么不增援锦州?
9月12日,辽沈战役首先在北宁路山海关、唐山段打响,解放军以迅猛动作切断北宁路,占领了辽西走廊,将国民党在辽东半岛的军队压缩在锦州、锦西两个孤立的据点。蒋介石见势不妙,急飞北平亲自指挥,命令卫立煌立刻出辽西解锦州之围。卫立煌却借口“沈阳只能固守以自保”而不执行蒋的命令。24日,驻守锦州的...
辽沈战役简介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1948年9月12日,林彪、罗荣桓率东北解放军发动攻击,连克辽宁昌黎、滦县、兴城、绥中、义县、国民党军被分割在锦州、锦西...
辽沈战役的总指挥是谁,在哪儿作战
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70万主力倾巢而下,攻克义县后包围了锦州。蒋介石命令侯镜如兵团从葫芦岛出发东援锦州;廖耀湘出沈阳西进黑山一带驰援锦州。但是解放军进展神速,在塔山和黑山阻击了两个兵团的同时很快攻克锦州,生俘范汉杰。侯镜如兵团见锦州已丢...
锦州战役的两个阶段
蒋介石又率领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空军总司令周至柔乘“重庆”号巡洋舰到辽东湾督战,其结果只是望洋兴叹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对据守辽宁省锦州的国民党军发起总攻。第一阶段,扫清锦州外围据点。1948年10月9日,外围作战开始,经过激烈争夺,至13日,由第2、第3纵队和...
塔山阻击战是谁指挥的,国军将领是谁
第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国军是罗奇 1948年9月底,当东北野战军主力对锦州国民党守军形成合围之际,敌从关内急调第62军、第39军2个师、第92军1个师和独立第95师海运葫芦岛,连同原驻锦西的第54军,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第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增援锦州。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