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2 00:4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20:12
这首诗非常短,但是冲击力非常强,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幅非常孤独而又面朝天空、大地大声喊出自己内心不平的这样一个场景。这首诗虽然很短,但是它背后所背负的内涵和情感却是非常沉重的。
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武则天的武周王朝万岁通天二年,也就是公元697年,陈子昂差不多三十七八岁。在前一年,武周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当时北部的契丹攻陷了颍州。
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武则天派遣自己的侄子武攸宜担任大将军,率军征讨契丹。陈子昂在武攸宜的幕府中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怎么会打仗呢?他只是因为借着他的姑姑的权势,才能有这样的机会率军出征。
可他这个人根本没有将才帅才,史书记载武攸宜这个人为人轻率,而且根本没有什么谋略,所以第二年他出兵作战,就打了败仗。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子昂作为他的高级参谋,向他进谏言,但是武攸宜认为陈子昂只是一介文人,所以对他的意见置之不听。
陈子昂反复和他进言,武攸宜非常生气让他离开自己的岗位。陈子昂知道自己的意见终究不能被采纳,所以只好不再说话。虽然不能再说话,但是不意味着陈子昂的内心就归于平静。他请求自己能够带一万人到前线去作战,但武攸宜不答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好登上了幽州台,唱出心中的郁愤。
幽州台就在现在的北京市,他不仅一气写下了《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还写下了《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在这些诗当中,他将古代燕地的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一一的写到了诗中,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失意苦闷的情怀。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没有交代登台背景,也没有写远望之景,只有突然横空而出的感慨,第一句就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向前看是空,向后看仍是空;向历史深处看,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却不可触及,空间和时间里都只有“我”孑然一身。实际上就是说从古到今都没有我这么不得志了,这样的感慨是贯通古今的。我们看到在苍茫的北方的原野下,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那样一种胸怀大志却无路可走的强大的孤独和悲伤。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20:13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20:14
表示了一件伟大的事情以前也没有人做过以后也吧见的会有人经历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20:06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他希望自己的才能能得到施展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31 20:12
他希望自己的才能能得到施展,自己的抱负能得到实现,郁郁不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