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1 14: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7 14:23
隋朝末年,炀帝杨广荒淫残暴,穷兵黩武,义军四起,天下大乱。李密领导的瓦岗寨起义军在当时势力最强大,极大地削弱了隋朝的军事力量,加速了隋朝灭亡。其实李密进瓦岗寨前,与隋朝权臣杨素之子杨玄感合谋造反,李密为军师,他们很有可能推翻杨广的统治,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李密,字玄邃,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后来迁到长安(今陕西西安)。李密的父亲李宽,是隋朝上柱国、封为蒲山公,李密因此成为皇宫侍卫。杨广察觉到李密顾盼非常,不是凡俗之人,心中很不安,让李密离开。
李密回家后闭门读书,曾经骑着黄牛出门,牛角挂着一本《汉书》,一手握着缰绳,一手翻书阅读。当时的权臣,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在路上遇见李密,交谈一番,十分高兴,对儿子杨玄感说:“我观察李密的见识和才略,你们不如他。”于是杨玄感倾心与李密结交。
隋炀帝远征高丽,命杨玄感在黎阳监管运粮。当时天下*动,杨玄感密谋起兵造反,以李密为军师。
李密对杨玄感说:“如今天子出征,远在千里之外的辽东,如今主公您手握重兵,出其不意,攻占幽燕,直接扼住天子喉咙。前有高丽,天子又没有退路,他们粮草耗尽后,必会投降,主公可以不战而胜,这是上策;关中地势险要,又是天府之国,如果主公您不攻击经过的城池,而是直接西入长安,天子就算回来了,也*为力,主公以长安为根据地,必会战胜天子,万无一失,这是中策;如果主公为了方便,攻打固若金汤的东都洛阳,胜负尚未可知,这是下策。”
杨玄感说:“您说的下策,乃是上策。如今百官的家属都在东都,如果不先攻取,如何能动摇百官?况且经过城池却不攻破它,何以示威?”所以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计谋。
杨玄感到了东都洛阳,连战连捷,自以为天下响应,成功就在朝夕之间。杨玄感俘获了内史舍人韦福嗣,视为心腹,所以军事不由李密一人谋划。韦福嗣与杨玄感不是同党,每次筹划都留有余地。李密对杨玄感说:“韦福嗣不是我们的同盟,他观望成败。主公您刚开始做大事,而奸人在身边,必会为他所误,请杀了他安慰众人,如此才能安稳无忧。”杨玄感不听。
李密知道自己的建议不被杨玄感采纳,退下后对亲信说:“楚公(杨玄感)喜欢造反却不考虑取胜,怎么办?我们这些人要当俘虏了!”后来杨玄感打算西行,而韦福嗣逃回去,归附朝廷。
隋朝左武卫大将军李子雄获罪,逃亡到了杨玄感拿那里,劝杨玄感速速称王称帝。杨玄感问李密的意见,李密答:“当初陈胜称王,张耳劝阻反而被贬;曹操求九锡,荀彧劝阻反而被疏远。现在如果我说正确的话,恐怕会步入他们的后尘;阿谀奉承,又不是我的本性。
为何这么说呢?自起兵以来,虽然连战连胜,但天下郡县,并没有跟从我们。洛阳的防御很强,天下的救兵陆续赶到。主公您应该身先士卒,早入平定关中,哪能急着称王称帝,向外人表现出我们人少呢?”杨玄感笑了笑,便打消了称王称帝的想法。
杨玄感围攻洛阳,久攻不下。后来隋朝将军宇文述、来护儿等人率军来到,杨玄感问李密:“有什么计策?”李密答:“元弘嗣统率强兵驻守在陇右,可以让人宣扬说他已经反叛朝廷,派使者迎接您。因此我们可以骗众将士入关。”于是杨玄感率众西行,打算攻取长安。
杨玄感众军到了陕县,想围攻弘农宫,李密劝谏说:“主公如今骗众将士入关,应该速速行军,况且追兵快到了,哪能停留!如果我们不能占据前面的关口,后退不可防守,大众一哄而散,用什么保全自己性命呢?”杨玄感不听。
杨玄感围城三日,最终没有攻克,这才西行。这时隋朝追兵赶到,杨玄感连战连败,穷途末路,绝望自杀。
杨玄感起兵之初,如果听从李密的上策和中策,或许可以成就大业。攻取洛阳失败后,如果听从李密的建议,早日占据长安,至少也能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后来李渊父子起兵,首要的任务就是占据长安,后来果然一统天下,改朝换代。杨玄感败亡的重要原因,就是不能听取李密正确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