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讲究平仄,但到了今天的普通话,读音声调难道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0 23:4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2 23:33
发生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走进古代你或许会觉得他们说的是鸟语。古代官方的说法:声调分为平、上、去、入。跟现在的普通话作比较,平声相当于一声(阴平)和二声(阳平);上为三声;去为四声,入的声调现在已经被融到一二三四声中了。没去过古代,也不知道“入”是什么玩意,个人猜测可能是不常用字的官方方言。
其实古代很多牛逼文人是不会说官话的,就像现代我们明明知道某些汉字的声调,但实际上在很多地方不那么读,甚至音都不对,更别说调了。
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传播十分缓慢,地方特色明显,但为什么律诗还会蓬勃发展?原因大体应该是这个样子,其一律诗的阴阳顿挫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有艺术美感,受到人们的追捧;其二因为诗词中出现的字多为常见字,其平仄都是显而易见的,有些时候我们觉得某些诗句拗口,可能是平仄出现了问题或这些字不常见不常用。
按照诗歌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古体诗、近体诗、宋词、元曲、白话诗歌,即探索、成熟、改革、创新的过程。理论上应该是诗不如词、词不如曲、曲不如白话诗歌,但因为所有的决定权最终需要人这个复杂的物种来实践,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偏差,特别是现代的白话诗出现了人为的断代发展,导致最终的结果只能呵呵而已。我想说白话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早在明清时候有大量的优秀白话诗歌,因为政治和其他的因素,被扼杀掉了,实在令人惋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2 23:29
有啊,有的字读音已经变化了。比如斜,在古代就读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