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一号卫星分辨率2米是什么概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5:1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3:37
第一种解释:两个物体中间间隔2米以上才能被分开,不到2米,会看成连城一片的。
第二种解释:一个物体朝向卫星镜头方向的可视长和宽都在2米以内,则该物体的照片出来以后仅仅是一个像素点,就是一个小点,不可能看出来该物体的不规则形状、花纹等细节。只有其尺寸超过2米以后,在照片上才会占用1个以上的像素点,也才有可能看出来他的形状,图案等细节信息。
以上两种解释其实同义。
下面是从网上找的:
地面分辨率是衡量光学影像卫星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分辨率是指在
影像中,将两个物体分开的最小间距,而不是能看到的物体的最小尺寸。例如Google“卫星地图”上的分辨率大约为1米。也就是说两个人相距1米以上时,在影像中就可以看到分开的两个人,当两个人距离小于1米时,两个人的影像将合为一体,在影像中只能看到1个点。
一个平面尺寸为1米左右的目标,在地面分辨率为1米的影像上,只是一个像点,一般来说,不管把影像放大多少倍,它只是一个像点。但是地面分辨率并不反应能从影像上所“看见”的地面物体的最小尺寸,1米分辨率的可见光卫星影像中,完全可以看到垂直投影尺寸远小于1米的人,却看不见尺寸远大于1米的绿地中的绿色帐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03:37
一,什么是卫星分辨率?
地面分辨率是衡量光学影像卫星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分辨率是指在
影像中,将两个物体分开的最小间距,而不是能看到的物体的最小尺寸。例如Google“卫星地图”上的分辨率大约为1米。也就是说两个人相距1米以上时,在影像中就可以看到分开的两个人,当两个人距离小于1米时,两个人的影像将合为一体,在影像中只能看到1个点。
一个平面尺寸为1米左右的目标,在地面分辨率为1米的影像上,只是一个像点,一般来说,不管把影像放大多少倍,它只是一个像点。但是地面分辨率并不反应能从影像上所“看见”的地面物体的最小尺寸,1米分辨率的可见光卫星影像中,完全可以看到垂直投影尺寸远小于1米的人,却看不见尺寸远大于1米的绿地中的绿色帐篷。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是采用光学影像卫星获取地面信息。这些卫星拥有特长焦距相机,焦距都在2米以上,目前最大焦距已长达6米,相当于大倍数望远镜。美国的“快鸟”等民用高科技影像卫星分辨率为0.6~1米,可以看见天安门广场上垂直投影小于0.5米的游人、北京马路上宽度小于0.2米的分道线,在光照和天气良好时甚至可以看见细细的高压线。
***********************************
说某卫星的分辨率是0.1米一般指的是该可见光侦察卫星的最高分辨率,也就是说在光照充足(中午12点前后),空气中没有云雾,水蒸气含量接近零,还要卫星正好飞到该地区上空,轨道高度也是最低(KH12能将轨道高度降到120公里)的情况下,拍到的照片质量。
很显然这种情况是最佳状态,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理想状态,实际上这种状态出现的机率很低,因此实用价值有限。
到了夜间就需要红外侦察卫星。
不管白天黑夜,只要空气中有云雾雨雪烟尘沙尘暴时,前两种卫星都无法工作,就必须利用雷达成像卫星,因此只有雷达成像卫星才能作到全天候全天时成像,但是雷达成像精度要低很多,最好的能达到1米,而且容易被电磁干扰。
***********************************
什么是卫星影像分辨率?
近年来,影像图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那么影像图是怎么得来的呢?它一般通过航拍和卫星影像得到像片,再通过处理得到所用的影像图。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摄影机拍摄底片,将装好底片摄影机安置在卫星上,将卫星送入设计好的轨道上对地面进行摄影,摄影完成后再将卫星收回,通过一系列的摄影处理后得到底片,可以通过影像扫描进行数字化,从而得到数字的卫星影像;另一种是数字成像,成像原理类似于数码相机,通过卫星上的设备直接获取地面数字影像,地面卫星接收站可以接收卫星发出的信息,通过解码,得到数字卫星影像。
卫星影像分辨率:像素是构成数字图像的最小单位,数字图像分辨率是用于描述构成像素密集程度单位,一般以DPI(每英寸影像所包含的像素数)来表示,分辨率越大,则像素越小。以电脑屏幕为例,800*600个像素与640*480个像素相比较,前者像素小,分辨率大,画面更细致。遥感影像地面分辨率是指在影像上能够分辨地面最小影物的大小,一般以一个像素代表地面的大小来表示,通常所讲的2米分辨率是指一个像素表示地面大约2米*2米的面积,对于遥感影像而言,分辨率通常是指地面分辨率。
(以上可以做个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