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5: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5:53
阜蒙县国土资源局
(2011年6月20日)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
在辽宁省阜蒙县阜新镇同乃村铁矿矿区域内即将发生泥(渣)石流的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有序地撤离险区群众,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县*和有关部门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能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最大限度地减轻泥(渣)石流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阜蒙县阜新镇同乃村铁矿矿区历史采矿遗留的废石堆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的诱发,泥(渣)石流有可能产生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阜蒙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阜蒙县国土资源局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阜蒙县*和阜蒙县国土资源局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指挥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用最短的时间组织泥(渣)石流危险区内同乃村西南角居民10户、30余名群众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尽快采取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照
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演练背景和灾情设置
(一)基本背景
阜蒙县阜新镇同乃村铁矿泥石流区位于阜新镇同乃村一带。根据辽宁工程勘察设计院环境2011年提交的《阜新市阜蒙县地质灾害群防群测建设及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和实地调查研究分析,该区为潜在的不稳定泥石流沟,易产生泥(渣)石流的松散物质有自然状态的沟谷内第四系松散沉积的土、碎石等以及矿山长期开采产生的历史废石松散堆积物,总堆积量约50万立方米,上游汇水面积约12平方千米,在急降雨、长期降雨的情况下,有约10万立方米的松散土石及废石堆积易被搬运,具备产生泥(渣)石流的地形地貌条件和松散物质条件,一旦发生对同乃村西南角部分居民产生生命财产威胁。
该滑坡隐患点编制有《应急抢险撤离方案》,受威胁群众持有“防灾避险明白卡”。
(二)灾情设置
在连日强降水的情况下,有约10万立方米的松散土石及废石堆积被搬运,产生小型泥(渣)石流,对同乃村西南角部分居民产生生命财产威胁。
五、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准备
(一)在市国土资源局和阜蒙县*的统一领导下,由阜蒙县国土资源局、阜蒙县*应急办组织实施。
(二)演练前期场地、物资及器材准备工作由阜蒙县国土局负责,相关准备有:
1.a.两辆中巴车;
b.红袖标(“指挥长”1个,“副指挥长”2个,“抢险救灾”90个,*、消防、卫生人员着*不戴袖套);
c.订制车辆通行证;
d.制作救灾红旗6面,每面标各组名称;
e.两幅地图(阜新镇同乃村地图、泥石流地质灾害演练工作部署图);50张塑料凳;2个手提扬声器。
2.a.会场*台及观摩台;
b.会场*台横标(阜蒙县阜新镇同乃村铁矿矿区域泥(渣)石流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演练);
c.音响、话筒(有线话筒2个、无线话筒4个);
d.若遇雨天需搭建的*台、观摩台雨棚;
3.a.张贴标语(注:今年地灾日主题)(例如标语:1.防御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战胜灾害,生产自救。3.保护地质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
b.指挥部室内布置(安两套办公桌椅,放一台对讲机,一台望远镜,红色铅笔一支,指挥杆一棵,地图一幅,“抢险救灾工作部署示意图”)。
c.彩条若干,4块警示牌。音响1套、话筒6只,雨棚,其他临时用品。
d.各小组一步对讲机(共5部)。
(三)邀请观摩的有关部门领导:
(1)市国土资源局有关处室的领导。
(2)阜新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有关领导、专业人员。
(3)全市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的*、科长。
(4)其他有关部门领导。
六、演练时间
演练时间:2011年6月25日9:00。
七、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
6月19日9:00在阜蒙县阜新镇召开,会议由阜蒙县*、阜蒙县国土资源局联合召集。阜蒙县*领导、县国土局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成员、相关部门领导、阜新镇同乃村村委会主要负责人等参加。
会议内容:
(1)阜蒙县*领导、阜新市、县国土资源局讲话,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3)成立演习导演组,根据演习方案,负责演练全程的指导工作。由阜蒙县副*任总导演,其他各单位参与。
a.布置演练工作(时间进程安排)。
b.观摩现场定点定位及车辆安排。
(4)演练工作分工:
指挥部:A.指挥长(阜蒙县副*、阜蒙县国土资源局*)
主要负责:
a.全面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b.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c.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B1.副指挥长(阜蒙县国土资源局分管副*、阜蒙县*办公室副主任,即应急办主任)
主要负责:
a.传达联络各部门工作;
b.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会务及有关演练物资预备等相关事宜;
c.负责新闻媒体报道工作。
B2.副指挥长(县国土资源局副*)
主要负责:
a.组织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b.协调各部门工作;
c.负责调查、监测及工作的策划。
B2.副指挥长(阜蒙县*办公室副主任,即应急办主任)主要负责:
a.传达联络各部门工作;
b.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会务及有关演练物资预备等相关事宜;
c.负责新闻媒体报道作。
(5)六个应急作组演练职责:
A.综合联络组:由阜蒙县*应急办公室主任任组长,成员由阜蒙县武装部、*办公室、国土局、气象局、民政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安监局、*、卫生局、地质专家及庙后镇*负责人组成。任务为: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报指挥部审定后送应急抢险小组组织实施;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把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观测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负责联络应急抢险组、交通治安治理组、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后勤物资保障组及灾后重建组工作。
B.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由阜蒙县国土局副*任组长,成员由阜蒙县国土局、气象局、安监局、地质专家、阜新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阜新镇*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海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难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具体准确的气象预告;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阜蒙县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物资准备:全站仪,GPS定位仪,各类观察、测绘、记录器材。
C.应急抢险组:由阜蒙县武装部*任组长,成员由阜蒙县武装部、*消防队、阜新镇*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织预备役人员、民兵赶赴灾区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现场施救队伍,实施现场抢险救灾;负责实施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措施,抢救遇险人员和转移灾害现场的国家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物资准备:消防车,铁镐、铁锨,必要的工程机械等。
D.交通治安组:由阜蒙县**任组长,成员由县*、交通局、县交警大队、*中队、阜新镇*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建交通治安治理队伍;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负责灾区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对地质灾害区现场实施戒严封锁;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受灾区内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灾。
物资准备:必要的警用器械。
E.医疗卫生组:由阜蒙县卫生局*任组长,成员由卫生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阜新镇医院、阜新镇*及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联系、指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性疫病。
物资准备:药品、医疗器械;120救护车1辆;担架3付;3台防疫喷雾器。
F.后勤物资保障组:由阜蒙县民政局*任组长,成员为民政局、交通局、财政局,阜新镇*主要领导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确保抢险救灾指挥通讯联络的优先畅通。
物资准备:3顶帐篷,5床棉被,5袋米,5桶食用油,一辆救灾物资运输车,两张折叠床,两张桌子,五张椅子。预备可能遇到雨天抢险避所需的雨衣、雨伞(雨衣30件、雨伞30把),小型发电机、照明设备。
2.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预备
(1)综合联络组全面负责各项预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交通治安组应熟悉:泥(渣)石流的灾难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订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的措施,解决有关问题,预备封锁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应熟悉阜蒙县阜新镇××铁矿矿区泥(渣)石流的地理环境情况,设立监测标志,全站仪监测安置地点和监测记录等。
(4)应急抢险组、后勤保障组应熟悉阜蒙县阜新镇××铁矿矿区泥(渣)石流的地理环境情况,悉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灾民临时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卫生组熟悉灾民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预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材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阜蒙县*组织应急抢险小分队,小分队由县国土局应急抢险小分队和阜新镇基层民兵、预备役人员组成,人员30人左右,统一着装,培训演练。
(7)阜蒙县国土局、阜新镇*做好紧急撤离群众的督导工作,确定相关典型形象的演练。
3.应急预案演练预演工作
(一)演练预演:6月19日下午2:00召开演练预演会议,统一协调有关工作,明确有关部门、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工作任务,标准及要求,制订完善公布有关演练的方案、措施、办法等,县武装部、县国土局、卫生局、广播电视局等有关新闻媒体以及阜新镇同乃村委会召开参加演练区域内的全体会议,确保各种形象人员落实及演练各种措施。
6月19日下午3:00进行预演。
(二)演练实施:
6月20日9:00时全体演练单位及观摩贵宾集中阜新镇××学校待命。
9:10,阜蒙县国土局接阜新镇*报告:“因近日持续降雨,昨夜至今晨12小时降雨量超过160毫米,瞬时降雨量超过100毫米,阜新镇同乃村南、西、北山体多处发生坍塌,阜新镇同乃村铁矿矿区周边多处废石堆产生滑塌现象,出现严重险情,简易监测资料表明泥石流正处于发展过程中,有明显发展增强趋势,请求市、县国土局尽快派人调查处理。”
9:15,阜蒙县国土局领导:
a.向阜蒙县*汇报;
b.向市国土资源局报告;
c.阜蒙县国土局派出应急抢险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设立全站仪监测点。
d.阜蒙县国土局值班室接到灾情报告,立即向阜蒙县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报告,指挥长下令紧急启动《阜蒙县国土资源局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入一级警报状态,应急指挥部、应急分队全体成员立即紧急集合,准备车辆,携带装备,第一时间前往灾区,评估灾情,指导应急抢险。
9:25:阜蒙县国土局领导接应急小分队报告:“阜蒙县阜新镇同乃村铁矿矿区周边降雨持续,多处山坡地、废石堆发生滑塌,泥石流处于形成状态有进一步发展增强趋势,有可能发生小型泥石流灾害,建议尽快报告县*,启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9:30:阜蒙县国土局领导向县*报告情况,建议启动阜蒙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阜蒙县*和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向阜新市*汇报,该地区发生小型泥石流灾害,经阜新市*同意,启动阜新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县阜新市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通知指挥部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立即赶赴阜蒙县阜新镇同乃村铁矿矿区集中待命。
10:00:阜蒙县指挥部设在阜新镇同乃村铁矿,同乃村为集合地点,各组长向指挥部报到待命,灾情调查监测组立刻进入预定监测地点开展监测。
10:10:阜蒙县国土局副*向指挥部介绍该泥石流地质灾害有关情况。
阜蒙县气象局部门报告天气情况。
阜蒙县国土局汇报灾情态势,发展趋势,提出防患对策及建议。
10:20:指挥部:下达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治理组,封锁进入危险区阜新镇同乃村铁矿的村口公路、村道;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对灾区实施治安巡逻,保证灾区安全。
应急抢险组:使用高音广播放警报信息、鸣锣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的群众按原定路线有序安全转移,迅速组织灾区人员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各安置点。
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随着降雨的持续增大,携带大量土石等松散物质的水流汇集形成较大规模的流体向下游流动,泥石流正处于发展过程中,泥石流即将通过在同乃村东部至同乃村西部这一狭窄的河谷地带,由于两侧废石堆积,阻挡了泥石流的排泄,在流体经过之处已对同乃村部分邻河民居产生了破坏作用。
医疗卫生组:组织医疗卫生紧急抢救队伍进入灾区,进行伤、病员的抢救及转移工作。
后勤物资保障组:负责转移到各临时安置点的灾民安置工作,认真做好各安置点灾民的宣传思想巩固工作,解决好灾民的吃、穿、住等问题,确保救灾抢险指挥的通讯与联络的畅通。
10:30:撤离开始。
11:00:撤离完毕。
11:00:应急抢险组报告: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界、切断电源水源。
交通治安治理组报告: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正常进行。
后勤物资保障组报告:撤离群众基本安置妥当。
医疗卫生组报告:撤离过程中有三人因碰撞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临时医疗点已建立,工作正常开展。
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据监测组监测,由于降雨停止,汇水区水流逐渐减少,在泥石流主峰流过同乃村南部,由于地势变开阔,地形变平坦,松散物质堆积,加之降水的减少,上游携带松散物质的水流减小,泥石流已趋于稳定。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界事宜。
11:10: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锁、警界。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灾后重建组负责对危房进行鉴定,提出灾民回迁和重建方案,报*批准实施。
11:15:有关领导及指挥部领导到各灾民转移临时安置点看望灾民安置情况。
11:40:演练工作讲评会。总指挥作演练讲评;县领导讲话,市国土资源局领导讲话。
12:00:公布演练结束。
图1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流程图
沟谷泄洪渠道情况
沟谷两侧松散物质堆放情况
沟谷泄洪渠道废石堆积情况
泥石流沟谷上游汇水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