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23: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4 13:08
春秋末期,晋国被六位权臣掌控,智伯联合韩、赵、魏三家先后消灭了范氏与中行氏,分取土地。公元前455年,智伯索要更多土地,赵襄子拒绝,与韩魏联手,于453年灭了智氏。
其中一人,豫让,曾为范氏、中行氏效力,后投效智伯,受其器重。智伯死后,豫让誓言复仇,他改名换姓,混入赵襄子宫中,从事涂墙工作,暗藏匕首。赵襄子察觉到危险,但念其义气,释放了他。豫让决定采取极端手段,他涂抹漆颜,吞炭变声,甚至乞讨,以至家人朋友都无法辨认。
面对朋友的劝告,豫让坚称,他要让那些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耻,因此不惜牺牲自己。他潜伏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被发现后,赵襄子虽感其壮志,但仍决定不再放过他。豫让请求赵襄子*,他用剑砍衣象征复仇,完成使命后,豫让选择了自杀,以死明志。
这个故事记载于《史记·刺客列传》,豫让的行为后来被比喻为“漆身吞炭”,象征着为知己牺牲自我,以雪耻或报答恩情的高尚情操。
漆身吞炭,典故名,成语,典出《战国策·赵策一》。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矢志复仇,事败而死。比喻舍身酬报知己或雪耻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