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01: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4 08:55
日本历史上的太刀发展时期主要在平安时代后期,尤其是“前九年之役”和“后三年之役”期间,武士门第的崛起推动了日本刀的繁荣。伯耆国、备前国和山城国,这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孕育了众多刀工流派,如伯耆国的安纲制“童子切”(源赖光斩“酒吞童子”的战刀,日本国宝),山城国三条宗近制的“小狐丸”,后者还带有狐狸助造的传说。三条小冶宗近、古备前友成等刀工被认为是最早留下名字的作品创作者。
平安时代太刀的特点鲜明,以镐造、庵栋、小切先、京反和前窄后宽的刀形为特征,展现了优雅与力量的完美结合。进入镰仓时代,随着武家政治体制的确立,御番锻冶的设立促进了刀剑业的活跃。初期,刀剑风格与平安末期相似,但中期注重实用性,刀幅变宽,猪首切先的刀锋刚健。短刀制作开始繁荣,风格渐趋刚健。
镰仓末期,社会动荡促进了刀剑的繁荣,刀风变得更加豪放,延续了宽幅和稳定宽窄变化的特点,切先长度也有所增加。这一时期,短刀、太刀甚至出现了比以往更长的款式。进入南北朝时代,大型刀——大太刀和野太刀崭露头角,与以往的刀剑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太刀,具有较大弯曲度,刀身长2尺(66cm)以上、3尺(约1m)不足的弯刀。其中2尺以下的称为小太刀,3尺以上的称为大太刀(或称野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