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的品种特点及形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1: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3 17:56
金鱼品种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下面,宠物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一、生活条件的改变并不是品种形成的原因生活条件是金鱼品种形成的原因,这一观点很容易被人们接受。确,生活条件的改变,可以使生物体发生一些变异的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的表示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但是这些变异一般说来是不遗传的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鱼类性转化的实验了如金鱼、罗非鱼和鲫鱼的性转化实验,当这些鱼孵化后不久,对性腺尚未分化的幼鱼,给以不同的性激素喂养,如在饲料中拌有甲基星丸素或丙酸睾丸素等雄性激素,其幼鱼发育成雄性;如以拌有雌性激素,如苯甲酸雌二醇或雌酮的饲料喂养,则其幼鱼发育成为雌性,而且是可育的值得注意的这些性转化的鱼因受饲料中激素的影响,改变了表示型,但其基因型一并没有变。实验已经证明,金鱼的性别是XY型。有人把雌激素喂养的幼鱼,与正常雄鱼交配,其中有些鱼所产生的后代中,性比为1:3即雌性的近于25%雄性的近于75%这标明这些雌鱼的基因型为XY转化而来的故与正常雄鱼交配获得1:3比例。因为只有*Y雄性经过雌性激素喂养转化成雌性之后,与正常雄鱼的精子受精,才有可能发育成1:3比例,才会有25%为雌鱼,有75%为雄鱼。
这一实验结果证明,性激素喂养只是生理功能上有了改变,表示型起了改变,但在遗传上并没有改变,起作用的还是原来的基因型。生活条件改变并不能改变其遗传型,只能改变其表现型。因为生物与环境之间并不能传送信息,所以,环境不能决定遗传性状。
同一环境条件下,金鱼在由放生的半家养到家养,由他养到盆养的过程中,呈现了不同的性状,某些性状的变异同环境也没有直接的适应的关系。从外部形态来看,金鱼与野生鲫鱼完全两样,几乎没有一个单一性状没有发生变异,然而这些变异的原因很难从生活条件中找到答案。因为这些变异对于金鱼自身来说,并非有益。如水泡眼,眼睛的旁边带有个大圆泡,把眼睛挤朝上,这有什么适应性呢?无论是地养或盆养并非必需;又如珍珠鱼,鳞片往外鼓起,形似珍珠,称为珠鳞;又如翻鳃、绒球等,这些变异的性状又有何适应性呢?可是饲养者手里,却把这些变异视为宝贝,经过海劣选优而被保留了下来,成为名贵品种。其他性状的变异也是如此。而有些变异如单尾、完整背鳍、残双尾等则被淘汰掉了因而一般观赏者看不到但这些单尾、残背鳍、残双尾的变异还经常在金鱼的后代中出现。这些事实是很难用生活条件的改变来解释的更何况最初发现的红黄色金鲫鱼是与野生鲫鱼同处于一个自然环境中。因此,生活条件的改变作为金鱼品种形成的原因是不能成立的
二、品种形成的因素现代生物学已证明,生物发生可遗传的变异“突变”客观存在生物进化的原始资料。突变的发生,不定向的当然它也应包括有适应于环境的变异,但绝大多数是不适应的变异。所谓适于环境的变异,乃是选择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有了突变,经过饲养者仔细观察,由无意识的选择到有意识的选择而形成各个不同品种。有了突变种,人们还可以利用其进行杂交和人工选择,培育成新品种。杂交在动植物育种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金鱼育种上当然也不例外。杂交使基因获得重组,经过于代若干世代的自交,隐性突变性状得以稳定地表现出来,饲养者手里,通过海劣选优,逐渐形成了新品种。一般说来,自然界发生的自发突变中,大多数是隐性突变。如家养的金鱼品种同野生鲫鱼杂交,其后代绝大多数都表示为野生型性状。正由于是隐性突变,所以在当代并不表现出来,但通过杂交和子代自交若干代之后,纯型合子中隐性性状一出现就能真实遗传,新品种得以形成。
国古书中也有关于金鱼杂交方面的记载。如陈善就是龙睛鱼与珍珠鱼杂交而成的新品种。
基因重组虽然能够发明出各种新的基因型,但它却不可能产生新的基因,就像砖头虽然可以砌成不同形式的建筑物,但红色砖头,却不能砌成白色的楼房一样。只有突变才干发生新的基因。比如金鱼的眼睛,如果不发生突变,那么,不管如何进行杂交重组,也只能是正常眼,而不会有其他眼睛性状呈现。发生了突变,才出现龙眼、朝天眼和水泡眼的性状。通过杂交重组又出现了朝天泡眼、珠泡眼新品种。由此可见,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没有突变发生,生物就不会进化。
突变的呈现,一般和生物的生活条件没有明显的关系,生活条件不能成为金鱼品种形成的原因。突变也并不是走向的因为基因A既可以变成等位基因,也可以变成等位基因a2a3等。例如金鱼的眼睛,既可以突变成龙眼,又可突变成朝天眼和水泡眼。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金鱼品种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突变、杂交和人工选择这三大因素形成的而在这三大因素中,突变是基础,杂交和人工选择是手段。人工选择在金鱼品种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