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0: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5 11:37
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传统观点认为肠麻痹导致肠壁平滑肌失去蠕动功能,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早在1909年,Hotz通过腹膜炎动物模型实验发现,尽管肠壁肌肉本身仍有收缩能力,并对药物刺激有正常反应。1926年,Frey在碘性腹膜炎试验中观察到,即使在皮下注射胆碱后,肠襻的收缩作用依然存在。1971年Petri的研究显示,肠麻痹患者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增高,且使用氯丙嗪后腹胀减轻,术后肠蠕动恢复较快。1992年,章学泉等人观察到,腹部手术后静脉滴注普鲁卡因,肠鸣音恢复时间提前,这表明肠麻痹并非源于肌肉瘫痪,而是外来的运动神经受损。
肠麻痹可能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迷走神经支配肠道运动,而交感神经则对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对括约肌则有收缩作用。Hotz的实验发现,当空气注入肠腔导致扩张时,肠蠕动停止,气体排出后又能恢复,他推断腹膜炎的肠麻痹是因肠管胀气导致,而非毒素影响。膨胀的肠壁吸收功能减弱,分泌增加,形成气体和液体积聚,进一步加重肠管扩张和蠕动消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引发肠梗阻。
肠管因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而出现蠕动抑制,致肠内容物不能有效的运行而形成的梗阻现象,称为麻痹性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