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3 01: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7 13:53
谕之降的之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是:的。
扩展资料:
之,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读作zhī。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属指事字,一说会意字。
古字形从止,止下面一横表示出发的地方,本义是往、到……地方去。“之”常假借作代词用,指人或物;又作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这”;又由代词虚化为助词,置于主谓结构之间以取消其独立性;又用在偏正结构中,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之字虚化后,有时仅为调节音节用。
“之”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六书中属指事字(一说会意字)。古字形从止,止下面一横表示出发的地方。金文线条化,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则规范化。
甲骨文“之”字是脚离开地面的示意图,由此产生“往”的含义。首先行动的人最引人注目,由此产生“这个人”的含义,引申成为代词;整个字还可理解为人脚在地面上,由此产生表示连属关系、所属关系和领有关系的含义,成为语法助词;以后字形是其变体。
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按:卜辞从止,从一,人所之也。”本义是往、到……地方去。多借用为代词,又虚化为助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详细释义:
1、动词,往,朝某方向走,到……去。例子: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诗经·鄘风·载驰》
2、代词,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只用作宾语)。例子: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尚书·皋陶谟》
3、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表示领属或关系。例子:绍复先王之大业。——《尚书·盘庚上》
4、介词,表示方式、方法或原因。相当于“以”。例子:然吾失此,何之有也?——《晏子春秋·杂上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