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复班感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11 08: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7 08:48
90后青年学生与家长代沟初探人生感悟 2010-08-19 02:02:50 阅读48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青春期本来就是叛逆的。正因为青春期是叛逆的,所以父母就特别不放心自己已经长大了的孩子。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就是说爸爸妈妈罗嗦。而事实情况是,父母有生育养育之恩,所以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否则就会被社会所不容。但是父母呢,究竟自己的孩子在想些什么不很清楚的。毕竟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信息时代,也是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高科技的东西很多家长都是没有涉及。而家长的地位却使他们具有教育自己子女的权利和义务。这样一来代沟在两代人之间的产生成了必然的事情了。甚至可以说是越来越严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严重了。
我上课时跟学生说十年一代沟,何况是两代人之间呢。有同学马上就说,三年一代沟啊! 此言实在有理。三年前的很多生活理念到现在来说,似乎就有不合时宜的感觉了。
我总觉得,90后的一代是潜能未挖掘的一代。因为生活条件比以往任何时代的青年都具有优越性,有人讲90后的一代是娇生惯养的一代。从生活自立和追求享受的一面来讲,这话无可厚非。但是,透过这个现象背后,90后的青年一代的社会潜在的压力而言,我觉得比任何一代人都大了。
文明程度越高,其实个体的生存能力是越差的。在整个生活水准都比较低下的时候,就生养教育孩子的成本就比较低,根本就无需为没有高级奶粉和漂亮的服装而担忧,更不要为昂贵的教育费用而担忧。但是,如今进入一个比较高的文明时代了,所以这些必须的开支就毫无疑问的成了必须争取到的最低的生活水平。而要达到这个生活水准就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当下的青年人就不得不为以后的生活而受更高的学历教育,光受高等教育还不保险,因为大学生失业不再是少数,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争取高学历教育的同时,确实还应有学会点真才实学需求。否则,就很难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
父母对90后的一代是呵护有加的,但真的仅仅是停留在呵护上吗?其实当父母的越是宠爱,就意味着90后的一代越是生活压力之大。加上父母本身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下(60后的一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毕竟少之又少)。我在上课的时候作过调查,父母中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是大专文化水平的同学举手,结果多的班级5个,少的班级仅仅只有一个。这样的文化差异,我想也是造成90后一代和父母之间有代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社会需要高学历或者是更富有才学的人才。作为父母知道这个道理,自己已经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而90后的一代还没有深切的体会,所以父母期望欲切,代沟就越深。严重到什么程度呢?父母说,我的孩子什么都好,聪明也蛮聪明,就是我们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相当烦恼。而孩子们呢,经常说出一些,让父母听了后不知道会有多伤心的话:我的爸爸(妈妈)简直无法理喻,根本就没法沟通。
如果无视这种代沟的存在和蔓延,那么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总是不怎么和谐。就是幸福的背后总是存在着许多遗憾的。对青年的成长成才也是不利的。如果社会上能够开设一些讲座,对父母进行开导开导,先搞懂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能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家教效果,那自然很好。但是我觉得实在是太难了。尤其是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教育孩子是我们的天职,但是教育家长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所以,我上课时,总是把这个责任推给我们的90后的一代青年人。
我是这样说的:“你们都是准大学生了,我们高复班的同学可以说几乎就是可以理解为是大学预科生,准大学生。我们不能以实际是高水平的新一代的思想来要求父母,否则这种沟通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我们的教育都是父母给我们提供的,而现在嫌弃自己的父母无法理喻。这样对父母公平吗?所以要放正位子,要耐下性子,不能父母讲一句,而我们却不客气地顶了三句。更加不能一甩门就离家出走,让父母在家为我们担忧。”
“首先,我们得孝顺自己的父母,理解自己的父母。这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绝对不能丢,毕竟生育养育之恩是比山高,比海深。按我们的传统的说法:“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家庭的关系都处理不好,那怎么平天下呢?不说得这么雄壮吧,就说怎么闯荡江湖呢?我在《谈谈朋友》的课程中还明确跟同学们说,不要跟不孝顺父母的人交朋友,对有生育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也不可能对朋友真心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比较认可我的这种提法。
“其次,我们也不能只是一味的听从父母,孝顺不等于说要失去自己的人格。理由是,父母生你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得到你的同意的,所以,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我们也有权利争取尝试社会实践的机会。那么这样一来,不是代沟无法解决了吗?我总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子女不放心,爱唠叨,无非就是对我们青年人不放心,认为我们的所作所为会放错误。所以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调整我们自己的心态,一是父母亲作为过来人,肯定是有他们的社会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吸取;二是我们也应该营造良好的氛围,主动跟父母亲沟通,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父母亲。让你的父母亲觉得自己的孩子确实长大了,成熟了,让当父母感觉无需担忧,更不需要唠叨了。甚至还有很多父母可能会家里的事也经常性地问问自己的孩子的意见了。
“那么这种沟通成功的的关键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要打破,原来形成惯性的沟通方式,只听父母说,自己不敢表明心迹,不敢亮明自己的思想。当然,要打破这种家庭的交流思想的关系是需要我们作努力的。结合我自己的切身经历和多年的心理辅导工作的经验,我提几点参考建议:一要寻找适当的时机,比如远离家门求学难得回家的时候,父母本来就盼望你汇报下分开这段时间的经历和生活学习的感想;二是寻找适当的场合,不能出现轮到自己可以有机会表白下自己想法的时候父母没时间了,所以场合很重要,最好是在家里,不会受到干扰为原则;其三是一定要学会营造良好的氛围,不要一开始与父母讲话,没讲几句就开始顶起来了,结果根本就没有沟通,又回复了原来的局面。
“我觉得沟通是可以成功的,因为父母与我们的利益时共同的。
听了我的课后,学生中确实有些典型的例子:有个女生,20年来没有叫过自己的父亲一声“爸爸”,但是听了我的课后,下定决心要改变不叫爸爸的这个不和谐的关系。结果放寒假回家前来找我,让我给个方法。她说现在想叫却叫不出口了,爸爸也习惯了。我说酝酿好自己的感情,趁半年未见的重逢之际,很自然的叫声“爸爸”(其实是鼓足勇气叫的)
结果回家车站下车时,爸爸来接了,见到的当时,就很自然的叫了声爸爸,当时把父亲激动得以为自己听错了,20年来都习惯了自己的女儿不叫爸爸了,今天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呢。当时不敢要求自己的女儿再叫一声“爸爸”,但是喜在心里。过年了,亲朋好友来了,女儿又对着大家的面叫了爸爸,这下全场的人都差点激动地流出眼泪来,这种20年来不喊爸爸的局面终于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彻底结束了。(注:不叫爸爸的原因是奶奶带她的时候总在孙女前面唠叨孩子爸爸的不是,其实奶奶只是想通过孙女传些话给自己的儿子而已,可是幼小的心灵却种下了爸爸是个坏蛋的种子,结果造成了,爸爸领孩子回自己身边的时候也就不叫爸爸了,等到长大了,局面已经形成,就无法很生硬地改变这种不和谐的关系了。)
还有个男生,有一天来我办公室,告诉我一个让我感到惊讶的消息,他说,他跟妈妈彻底决裂了。我当时就毫不客气地说,你是不是告诉我要跟我和你班里的同学都决裂了。当时他还没反应过来。我就耐下性子跟他讲,我平时讲过忠孝礼仪的思想,也讲过不要跟与父母亲关系处理不好的人交朋友,这个观点你认为同学们接受了吗?他回答我说,当然接受。那么你告诉我你跟妈妈彻底决裂了,是不是也在告诉我们要跟我们同学决裂了。他还很委屈一样地说,不是呀,我跟同学们的关系都很好啊。我告诉他,这种所谓的很好的关系也是假的,只要是我交朋友的以上那个原则是对的话。这位男生,恍然大悟,问我该怎么办?我说,方法只有一个,学会沟通,学会营造良好氛围的沟通,为什么跟同学和老师都能够沟通得很好,而跟自己的妈妈却沟通不起来呢,无非就是因为你没有耐心。
这位男生终于从幼稚和迷茫中找到了解脱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