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8: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06:24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因此日恰是三秋之半,故名“中秋”。潮汕之地的饶平,有中秋拜月娘、烧瓦塔、燃烟堆的习俗。
中秋之夜,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亮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扎上绣满祥禽瑞兽、富贵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净的水果、月饼、云片糕、芋头摆上去,并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
摆放妥当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亮升上中天。未婚少女焚香拜月,祈求配上如意郎君;新婚妇女祈求早得贵子、丈夫宠爱;中老年妇女祈求家庭和睦,老少安康;丈夫在外谋生的家妇更为情切,托月寄思。
月光普照,一排红烛高燃,香火旺盛,灯光辉映,火树银花的景象。“拜月娘”拜到月上中天才结束。
天真无邪的孩童,自从牙牙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篾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
中秋夜,孩子们在这“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下凡间,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除了拜月娘,有的农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
潮汕烧塔多为青少年玩乐活动,中秋前几天,青少年们就忙碌起来,四处捡拾残破瓦片,积聚枯树枝、废木片木块,于中秋下午就开始砌瓦塔。
塔的大小高低,依据积聚瓦片的多寡及参与者的年龄层次而定,10岁左右的孩子砌的是小瓦塔,一般只有两三尺高。
青年砌的规模较大,因为他们年龄大些,会从四方八面搬来瓦片,故砌的瓦塔往往有五六尺至一丈多高。瓦塔累砌也有讲究,大瓦塔的塔基要铺上红砖条或灰砖块,然后按“品”字形的格局构建。
塔的形状有“圆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如圆形塔寓意为“中秋月圆人也圆”,一般有亲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设圆形塔;方形塔状似田丘,呈四方形,寓意四通八达;多角形塔寓意生财多道,生意兴隆。
砌塔的工艺也相当讲究,有密封形、开窗形。开窗形的塔身上的“窗”有方形、菱形、梅花形等,千姿百态。
塔的顶端是开放式的,像大烟囱,其大小高低也不一而足,矮的有两米多高,高的有四五米高的,直径从几十厘米至一米多。
为了使塔身通风透气和造型美观,大的瓦塔常是两片瓦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塔下留出相对的两个门,一个用于投放燃料,另一个用于掏出木灰。
塔的上端留出空口,供吐火舌、火烟之用。砌建瓦塔地方,大都在旷场上。
塔砌好了,就把枯枝、干草、牛屎架在塔里。月上中天,当村里妇女们在案前对月祷祝、火化元宝时,长辈就在塔门点起了火,慢慢地,塔顶蹿出了一串串火舌。
为了让塔火更旺,更加绚丽多彩,人们不时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硫黄、松香粉,引焰助威,更多的是泼粗粒的食盐,让燃烧得通红的塔体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有声有色,有的还燃放烟花爆竹助兴,极为壮观。
于是,孩子们绕着火塔又唱又跳,大人们喝茶吃糕饼,谈古论今,直到瓦塔烧成了通体透明、闪闪发光的金塔。
当地民间还有赛烧塔规则,谁把瓦塔烧得全塔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中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品或奖金。
至于燃烟堆,就是把各家各户送来的柴草在村里空旷地堆成小山的柴草堆,拜月结束时,也像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
祭祀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