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9: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5:30
星相效应
(谈话实录)
Q1
小胡同学:
老师您好,今天想来跟您谈谈星座。现在很多年轻人爱对着网上的星座攻略分析自己的性格,为什么我们会如此迷恋星座呢?
杜骏飞:
我今天下午接待了一个客人,他告诉我说有四个星座大师在上海开讲座,非常轰动。
星座这件事,娱乐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当真你就错了。
人性有个弱点:既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又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这个时候他会倾向于寻求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来主宰自己。
比如说,当一个人不能够控制洪水泛滥的时候,他就会相信是天神或者河神在控制自己。他到庙里去祷告,希望上天或者河神帮助自己五谷丰登。
这种迷信跟星座有什么差别呢?没什么差别。
当人处在?昧的状态下时,他总是希望以简单方式克服自己的恐惧,找到对于不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那个人祷告完了,为河神献祭之后,他总觉得对未来有把握了。
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这是自我解脱的捷径,但并不高明,也并不是文明。迷恋星座,这并不是进步的阶梯。
你能想象吗?有12种星座,在中国每个星座就有一亿多人,这一亿多人按照一个聚类来说,这得多相似才能归类到一个星座里啊?但是有很多人就相信既然他们是一个星座的:那么他们的婚恋模式是接近的,他们做生意的法则也是一致的,你信吗?
不信怎么办?星座大师就会发明更精细的划分方法,在星座当中进一步做精细的聚类,直到你信为止。
甚至你会很惊讶的发现,星相大师给你自己的星座描述跟你的实际情况很相似,而且你会感到很有效。
于是,这成了很多星座迷不能摆脱的美梦。
但实际上,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幻觉。之所以认为它跟你很像,那是因为它对你的描述其实是空泛的概括。
比如我跟顾旧说,我认为你这个人总体来说还算顺利,但是最近两年还是遇到了一些坎坷,这句话一定不会说错。你既然过了两年时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怎么能没有坎坷?你没登上月球吧?没买成股票吧?没炒成房地产吧?没找到男朋友吧?这些都是坎坷,你总是能对应上这句抽象的话。
所以一个星座大师会给人很多框架性的描述,我们称之为“巴纳姆效应”,也称为“星座效应”,人们会认为这种笼统的人格描述是符合自己特点的。
当人们找不到准确的数量词的时候,会更愿意接受形容词。当他发现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去掌握自己的命运、描述自己的存在,比那种奋勇求知或者科学测验要容易得多的时候,自然会选择更容易的。
发现世界很难,发现自己比发现世界还要难,这个时候如果用星座就解决了如何发现自己这么重要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我之前谈过粉丝问题,他们对爱豆的态度也是如此:攀登人生高峰是很难的一件事,但是我通过寄托偶像,就可以方便“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不是超级愉快吗?
人们迷恋星座,有可能迈入这样的人生陷阱:避难就易、避实就虚。更重要的是:人们在向自己的弱点妥协,他会避免进入真正的思考。
一个农民到土地庙里向土地祷告,跟一个星座迷向星座大师祷告是一回事。我们如果说它?昧,可能有很多人会很不舒服,但是如果我们说它非科学,是成立的。
在土地庙和星座宝典里面,没有科学的数据,也没有科学的流程,更没有逻辑证明,取而代之的是“生而知之”,是没有任何论据的论证,甚至连论证也没有,只有一个论点,而这个论点是空洞、浮泛、神话式的。
Q2
小胡同学:
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摆脱“巴纳姆效应”的陷阱呢?
杜骏飞:
怎么摆脱?当然是好好学习了。
如果你真的拥有了解自己的能力,你对巴纳姆效应就不那么在意了。一个人应该怎么去认识自己呢?你掌握的理论多了,理解的真知多了,逻辑思维就会变得完善,同时你也就有勇气发现和认识自己了,这个时候你就不用依靠像黄历一样的文本来规范自己了。
星座,看看可以,作为谈资可以,作为一个乐趣也可以,但是如果你把它当真,你就输了。
Q3
小汤同学:
但是老师我觉得星座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有一部分人相信星座,纯粹为了讨一个心理的安慰作用,或者是一个激励作用。比如说我在“水逆期”的时候,就会去看星座,星座运势上如果说我不好,我就会选择不相信,我只相信我觉得正面的东西,我会将此作为激励我前进的一个动力。
杜骏飞:
你这种认知比刚才所说的要积极一点,但是积极的也有限。
在心理学上,你这种行为叫做选择性认知。你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的内容,但是,你还是没有摆脱?昧的束缚,你本来可以认为自己就是很优秀,为什么要选择性地从星座中证明自己呢?更何况这个证据本身是不可靠的。
一个人说:我今天要不要出门去看话剧呢?那我掷骰子吧,如果掷骰子掷出六点我就去。结果掷了五把,都没有六点。你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掷个六点。好,六点出来了,我去看话剧,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呢?
所以你还是不自信,如果你自信,你就会知道看话剧是个正确的抉择,你不需要掷骰子,更不需要上帝为你掷骰子,你应该依靠什么呢?就是理性判断。我认为这个话剧值得我去,那我就去了,如果判断有科学性,那我还是要相信我自己。
一个人越理性,就越自信,也就越远离迷信。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 E N D ---
作者:杜骏飞,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首发于“杜课”(Dknju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