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7: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0:01
本诗第一节很突兀,一开始就描述死亡的场面,但如果我们联系作者当时和爱妻分离的场面不难理解作者用意之所在,“生离”对于恩爱非常的夫妻来说无异于“死别”。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约翰·多恩运用短短的四句话便描述出了两种人对于死亡(实指别离)的不同态度。首先是德高的人,他们对于死亡处之泰然,因为他们所注重的是灵魂安定与否。第二类人便是那些悲恸的朋友们,他们之所以惶惶然争论不休,就在于他们所注重的是肉体的存在与否。那么作者的用意就很明显了,他的意思是对待离别就应该像德高的人对待死亡一样,注重精神一体而忽略肉体的分离。
第二节继续关于死亡的描述。“化了”即溶为一体,指精神和肉体所达到的完美的极致,“泪浪”和“叹风”是作者采用意大利诗人彼得拉克的构思,即把简单的词拼在一起,使文字简练,内容浓缩。这一节指当时我们离别的时候,既不要哭泣也不要悲伤,对那些平凡的人们讲述我们的爱情就会是它蒙上世俗的阴影。约翰·多恩是在歌颂他们夫妻爱情的神圣性。
在第三节中,约翰·多恩提到的地动和天体的震动等一些自然现象。地动就是地震,当时人们相信地震是由于上帝震怒而引起,必然带来灾难,所以人们要猜测地震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呢?所以常常出现惊恐情绪。第三句中天体的震动是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宇宙论影响的结果,这一理论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提供了众多的意象,这些意象涉及了宇宙的各个方面。根据托勒密天文学说,天体运行的轨道有九圈,最近地球一圈为月球轨道,第八层为众恒星轨道,第九层为水晶圈,全部为水。如果第九重天或第八重天的 运行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其它的几重天,发生差错。这一节的意思是说:地震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恐惧,使他们猜测它的危害,而较大的天体的移动却不会带来伤害。那么作者在这一节中讲宇宙天体的变化同离别又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可以这样思考,离别除了给夫妻双方带来思念之苦外是不会造成象地震那样的危害的,而如果夫妻之间有充分的理解,达到精神的统一,那么即使离别,也会象天体的震动一样,“什么也不伤”。所以约翰·多恩把离别比作了天体的震动。这个比喻虽然突兀,但仔细想来,却让人感到一种创造新奇之美。把各种天体泄劲离别诗中的例子,中国诗歌中也有不占少数,如韦应物《调笑令》中“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别离,别离,河汉虽同路绝。”柳永《佳人醉》中“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的银河形象。又如张先《相思儿令》中“……犹有月婵娟,似人人,难进中天,愿教清影常相间,更岂岂去长圆。”咏月最出名的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的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把多种天体综合其中。
当然由于中西诗歌传统所限,约翰·多恩是把离别比作天体的震动,而中国诗歌中多借用这些天体来抒发别离的凄苦之情。
多恩有此一喻也是由于受当时航海发达,科学兴起的影响,虽然新奇而突兀却表现了他的诗歌的独特风格。
在最后的三节中,多恩又采用了“圆规”的比喻。这个圆规的意象是玄学派诗人最著名的比喻,多恩把夫妻双方的作圆规的两脚。女方是定脚,永远在中心,但是当男方开始转动的时候,女方也随之旋转,这表明男女双方互相理解,互相支撑,忠贞于彼此。
多恩在提出“圆规”意象的同时其实也给我们提供了“圆”的意象。“你坚定,我的圆圈也会准。”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们似乎习惯于以圆形来思考问题,按照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宇宙的构成,宇宙的主要特征是圆形,位于中心地位的地球是圆形,而地球以外的各星体和各重天都围绕做圆形运动,圆形是传统宇宙结构中占支配地位的形状。因此,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多是以圆形对世界上的一切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多恩也不例外。中国诗歌也是习惯以“圆”来作为美满的象征的,如“花好月圆”“破镜重圆”等。如词人吕本中有《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这首词以月亮作为比喻,从正反两方面抒写别离的感情。上片写恨外出的人不像月亮一样,照着人从不离开,而是不分东西南北到处乱跑,下片又写恨外出的人像月亮似的,*的时候少,亏缺的时候多,几时才能团圆呢?这个比喻摆脱了俗套的模式,正反对比,新颖有趣,和多恩圆规和圆的意象起到了相同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关于多恩的诗歌创作特色,作为玄学派诗人的代表,他惯用奇怪的比喻,新颖奇特,发人深思。但他的诗歌在读过之后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耐人寻味,他的诗歌以其特有的特色影响着后继诗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