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1斯诺为什么要写红星照耀中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8:0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0:50
*是美国记者,他有要做世界知名记者的雄心壮志,所以就不远万里,从美国到中国来采访延安的*。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纪》,就是专门采访*党知名人物,以及他在延安,在中国看到的很多西方世界完全不知道的情况,还配了很多照片,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党和*在延安的情况。中国与美国距离遥远,所以很多美国人对中国完全不了解,感觉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度。*的这个长篇新闻报道,就满足了全世界对中国的好奇心!*也一举成为美国最知名的大记者。
扩展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周恩来和朱德是*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埃德加·*(Edgar Snow,1905.7.11—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见面。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参考资料:*_百度百科红星照耀中国_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0:50
*是美国记者,他有要做世界知名记者的雄心壮志,所以就不远万里,从美国到中国来采访延安的*。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纪》,就是专门采访*党知名人物,以及他在延安,在中国看到的很多西方世界完全不知道的情况,还配了很多照片,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党和*在延安的情况。中国与美国距离遥远,所以很多美国人对中国完全不了解,感觉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度。*的这个长篇新闻报道,就满足了全世界对中国的好奇心!*也一举成为美国最知名的大记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0:51
实行单一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0:51
红星照耀中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0:52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为什么能写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军旅作家丁晓平最近推出的人物传记《埃德加·*:红星为什么照耀中国》对此作出了回答。
在北京火车站的东南方不远处,就是埃德加·*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的写作地——北京盔甲厂胡同13号(今6号)。1935年至1937年埃德加·*先生和夫人海伦·*就居住在这里,在这里同时诞生的作品还有《*自传》。
《埃德加·*:红星为什么照耀中国》一书首次向读者展示了*所有著作的签名本及私人中文印章,收入的145幅珍贵历史图片多数也是第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在20世纪的中美关系史上,作为一个普通记者,*因其在中美之间发挥了无人替代的作用而闻名于世。直到今天,《红星照耀中国》这部著作仍然是人们了解现代中国的必读书。
《埃德加·*:红星为什么照耀中国》一书完整记录了埃德加·*20世纪在中国成长、成功的传奇经历,作为拉开红色中国的帷幕、架起中美友谊桥梁的先行者,埃德加·*是走在美国总统尼克松前面的英雄使者,也是*、周恩来等新中国领导人在特殊情况及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的“代言人”。
揭开红色中国帷幕的为什么是*?
从本书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原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为什么能够成功?从书中不难看到,*善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善于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世界。不怕吃苦,性格坚韧不拔;看准的,就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干劲,始终不渝地追求。他在来到中国之前的学识准备、精神准备乃至身体准备,为他揭开红色中国的面纱,只是奠定了基础。而真正卓绝的努力,是在烽火遍地的中国,用自己的思考和性命拼搏才得以实现的。
*1905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从小深晓“自力更生”的大义,很小的时候就在爸爸的小印刷厂里打工,承袭了爸爸做事讲原则、追求独立自由品格的基因。20岁的时候,*考进密苏里大学学习新闻专业。富有探险精神的*笃信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这对新闻记者尤其重要。因此,*于1928年来到中国上海。
亲眼目睹了遭受列强殖民瓜分、日本帝国主义蹂躏和蒋介石**黑暗*统治的旧中国的悲惨现状,亲身体验了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苦难,从而理解并同情、支持中国*。他热情参与帮助了中国青年学生的“一二·九”运动和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他是第一个报道上海抗战的美国记者,第一个冒险进入红色苏区报道中国*的记者,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采写《*自传》的人,是第一个将长征的传奇故事传遍世界的人,是第一个将“皖南事变”*公布于世的人,是第一个翻译介绍鲁迅作品的外国人,是第一个报道新中国的美国记者,是第一个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和*等领导一起观礼中国国庆大典的外国记者。他一生历险无数,因为将“皖南事变”的*公布于世,他被*吊销了外国记者特许证,并*在1941年离开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后,他又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的*,*离开自己的祖国而迁居瑞士。
刚来中国时,*原本只想在中国待6个星期“撞撞大运”,到后来竟然在中国研究生活了13年。这不能不说在这个风云变幻、烽火遍地的国度,*接触到的中国顶尖的风云人物对他的吸引——*后来说:宋庆龄的教育消除了他的无知,鲁迅教给他懂得中国的钥匙,而*、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和无数红军将士的传奇故事,让他看到了中国的未来。行万里路,让*的视野高屋建瓴,超越了从前的自己;独立思考,让他辨明了自己、中国乃至世界的将来。
1936年进入“红色中国”,这成为*人生的分水岭。
丁晓平在书中揭示,此前*在上海和北平,对以蒋介石为领袖的国民*充满了期望和肯定。然而,观察开始转变他对中国的思考。同情中国贫穷的人民,痛恨堕落*的中国官场,厌恶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萨拉齐之行,是他重新认识中国的起点;目睹十九路军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战斗是他认识中国的转折点;而“一二·九”运动更让*从爱国青年学生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这一切亲历让他发现自己错了,从而启动他后来不避险阻探索红色中国。“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险”,揭开了红色中国的神秘面纱。
后来他说:“那时我像杜勒斯在30年以后那样认为道义在蒋介石一边,后来我认识到,*和医道一样,要先诊断才能处方。这里的病人是中国,不是外国,一个国家的*行为最终不是决定于道义判断,而是决定于内在的最深刻的饥渴和实际的要求。”这就是*的观察、分析和判断。
*几乎用一生在帮助中美两国人民寻找和平友好的道路,并“为跨越太平洋的中美关系的大桥架设了最初的桥头堡”。
丁晓平这样评说:*之所以能成为这样一个绝无仅有的历史人物,除了“时势造英雄”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忠于自己的崇高理想和追求,不人云亦云,不讨好权贵,不随波逐流,不见风使舵,坚持独立思考的品格和坚持说真话的原则。他的这种独立性成全了他在任何情况下——国家最高领导人接见的荣耀,国人不理解的屈辱,吊销记者特许证的打击,以及**、婚姻破裂、生活艰难、生命危险、朋友变脸,等等——都宠辱不惊,一如既往。而这种独立品格、善于思考、坚持说真话,正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品格和精神!弘扬人类这种优秀的品格,也正是本书的现实意义。
今年是*120周年诞辰,埃德加·*骨灰安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40周年。丁晓平这部著作应该是对*、*的最好纪念。
“埃德加·*与海伦·*北京居住地旧址”揭牌仪式,前不久在北京盔甲厂胡同13号(今6号)中安宾馆举行,这一有意义的“故居”也已开放,年轻人不妨前去凭吊一番,看看*所走过的道路,能否对自己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