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7: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6:57
虎溪岩位于醉仙岩西边,巨岩下有一棱层洞,洞前石穴中流泉成溪,称虎溪。山上岩寺,也名虎溪岩寺。
虎溪岩满山皆巨石,尽皆奇险天成。山门旁有一巨石如芽,其上镌刻先露一芽。入得山门,顺着蹬道,有渐入佳境、三笑等题刻,使人游兴倍增。蹬道尽处就是虎溪,虎溪上架着弓形石桥,俗称仙人桥,亦称渡虎桥。过了弓形桥,来到灵则名洞,洞名取意唐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之句。洞里甚凉,使人有入洞方知六月寒之感。
踏上石阶,环视四周,但见山石奇形怪状,如鬼斧神工砍削而成,故有怪石环岩皆鬼斧之诗。
在寺之左侧,有夜月洞,叫伏虎洞,洞顶刻棱层、啸云四字,洞中伏着一只泥塑老虎。每年中秋,月光照到泥虎头上,只见它双目炯炯,眈眈注视洞外,令人望而生畏,故名虎溪月夜。
左侧有一石门,门外磐石夹峙,称夹天径,即一线天。从夹径可攀上虎牙洞,势若猛虎张口,洞口绕以石栏,与虎牙无异,又有古榕攀绕虎牙,紧贴虎颔,宛若虎髯,而气根飘垂,恰似虎髯。虎口上龈刻着划然长啸、凌空一漱八字,下龈蹲着两只石虎,造形生动。
再从虎牙洞转弯,可达玉壶洞。石壁有林尔嘉诗刻:几度匡庐过虎溪,归来还爱此山低,一登绝顶能观海,不似云深路易迷。
虎溪岩寺
虎溪岩又名虎溪岩寺,寺为唐陈俦所建。明万历年间绅士林懋时集资拓建。清康熙年间,元飞和尚应福建水师提督吴英之请来厦门主持该寺,并大兴土木,重建大雄宝殿,增建垂云楼、大悲殿、一啸亭、伏虎洞。经三十多年苦心经营,才颇具规模。
继元飞和尚之后,厦门海防同知李暲出资白银5000两,又兴建了准提阁、弥勒楼、供佛泉、飞鲸石、渡虎桥等建筑。因此,虎溪岩寺在清代盛极一时。
诗人陶渊明和陆静修到东林寺后回家,慧远送客,因谈话投机,不觉过溪,虎就吼叫起来,三*笑而别,遂建“三笑亭”以为纪念。
厦门虎溪岩袭用了“虎溪”山名和“东林”寺名。“三笑”石后即“东林寺”了。寺之右侧有“夜月洞”,亦称“伏虎洞”。洞顶有“啸云”石刻,洞中有雕塑之虎,双目炯炯有神。此洞的洞口朝东,每逢满月东升,尤其是中秋之夜月光直射洞内,正对虎身,故称“虎溪夜月”。“东林寺”是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厦门诗人池显方所建,因南面有玉屏山,又称“玉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