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7:3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9:02
释义:小说体裁之一。“演义”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周党传》:“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据《辞海》解释:“谓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可见“演义”是指根据史传、融合野史经艺术加工敷演而成的一种通俗的长篇小说。
来源:“演义”一词始见于《后汉书.周党传》:“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文选》卷十潘安仁《西征赋》:“晋演义以献说。”李善注:“《小雅》曰:‘演,广、远也。’”演义即指推演、详述道理。唐以后用于书名者有苏鹗的《苏氏演义》、梁寅的《诗演义》等。宋元时代普遍称盛行的“讲史”为“演史”。至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始用“演义”之名称历史小说。《古今小说》的天许斋题识道:“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中。”他们所说的“演义”即为广义的“小说”。
主要特点:主要以讲史为内容,其特点是:依傍史传,再现成文;偏重叙述,故事性强;行文浅显,通俗易懂。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9:02
演义的来源“演义”最早是由说书人口头来完成的,后来才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出现于文艺园地。说书人演说历史故事的底本,叫做“讲史话本”。“演义”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变成了小说。“讲史”原是宋代说话四家之一﹐以说讲历史故事为其特点。其篇幅较长﹐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传说。故事内容侧重於朝代兴亡和*军事斗争。宋代讲史话本形式上虽分卷分目﹐但段落标题不甚分明。元代的讲史话本分段及标题比较明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则已分回(则)﹐并用七言单句标题﹐这是章回小说“回目”的早期形式。以後的演义小说则都采用章回形式。明代是演义小说繁荣大盛的时代﹐而《三国志通俗演义》正是这种繁荣的起点。讲史小说发展到後代为何叫作“演义”﹐一般认为是由俗到雅的变化。明代演义小说题名上常标明“按鉴演义”或“演义按鉴”﹐以忠於历史相号召。同时又在题名上常标明“通俗演义”﹐则说明敷演历史故事。但万历年间出现的《徵播奏捷传通俗演义》﹐却是写万历间事﹐这里“演义”概念已扩大﹐非专指敷演古事。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9:03
根据史事、传说敷衍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为古代小说的一种体裁。如《三国演义》等。